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百度首页人物”08年3月人物:香港“蝶变”艺人

    时间:2016-04-25 17:56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相信香港艺人,能够在这场不期而遇的非正常事件后,重新审视香港鼎盛时的艺术回归,重新回顾娱乐艺术的本质和真谛,来一次回家路上的——“蝶变”。

    我们充满期待。

    当雪灾开始缓解时,2月的热度关键词就急转向了另一个关键词“艳照门”,这一可谓当下最抓人眼球的事件。在2月29天,有24天“艳照门”和“陈冠希”在最热门排行榜中入围前四,还一度超越了常年来一直占据前两位的“nba”及“qq”。

    加上沈殿霞的突然病逝,让香港娱乐圈很“高调”地成为抓取人们眼球的焦点,许多香港娱乐人也备推在了风口浪尖。

    百度一下“沈殿霞”,找到相关网页约18,900,000篇;
    百度一下“沈殿霞”,找到相关新闻约41,500篇;
    百度一下“沈殿霞”,找到相关贴吧贴子27584篇;
    百度“沈殿霞”,共有主题数3162个,贴子数31089篇,会员数92;
    百度一下“沈殿霞”,相关搜索前五位为:沈殿霞葬礼、沈殿霞追悼会、沈殿霞视频、沈殿霞的葬礼、沈殿霞葬礼视频;

    百度一下“艳照门”,找到相关网页约27,400,000篇;
    百度一下“艳照门”,找到相关新闻约27,300篇;
    百度一下“艳照门”,相关搜索前五位为:艳照门事件、艳照门照片、艳照门图片、陈冠希艳照门、艳照门视频;

    百度一下“陈冠希”,找到相关网页约49,600,000篇;
    百度一下“陈冠希”,找到相关新闻约91,700篇;
    百度一下“陈冠希”,相关搜索前五位为:陈冠希艳照、陈冠希艳照门、陈冠希事件、陈冠希艳照门照片、陈冠希艳照门事件;

    百度一下“香港娱乐”,找到相关网页约3,900,000篇;
    百度一下“香港娱乐”,找到相关新闻约28,300篇;
    百度一下“香港娱乐”,找到相关贴吧贴子42,431篇;
    百度一下“香港娱乐”,相关搜索前五位为:香港娱乐网、香港娱乐新闻、香港娱乐圈、香港娱乐网讯、香港娱乐圈黑社会;

    香港娱乐,是香港城市的一个符号,在由于“艳照门”而走到人们关注中央的这个符号,曾经的兴败故事、未来的方向都是什么呢?

    08年3月号人物,就和你一起看看香港娱乐人,在这个时代里扮演的角色。


    从“造星运动”到娱乐艺术的复兴

    昨天,香港一代娱乐明星肥肥——沈殿霞追思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

    (沈殿霞追思会)

    肥肥的离去,是否意味着整整半个世纪香港娱乐的旧时代的终结?——这位从13岁起即从艺的香港喜剧演员与节目主持人,正好是伴随了香港娱乐的整整半个世纪。而这50年,正是香港娱乐业由兴起走向辉煌,进入徬徨期的整个过程。

    万人追思会,与张国荣、梅艳芳等巨星葬礼的场面相比,还是冷清了许多。有些“凑巧”:与肥肥同一时代,一起走红的汪明荃“与罗家英雪地漫步 不出席肥肥追思会”;肥肥义子张学友因外婆去世,也不能出现在追思会上;而肥肥女儿郑宜欣的义父邓光荣在追思会上直接质问肥肥前夫郑少秋“不关心女儿”, 追思会增加环节——郑少秋携女儿上台解释,成为追思会最大的“新闻”……

    肥肥的葬礼于27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当地时间26日晚,温哥华天气突然转阴,刮起大风,27日,下起细雨。参加葬礼的人不得不打起雨伞,缓步进入科士兰纪念墓园。从去世到追思会的半个月,与肥肥所取得的辉煌相比,整个的悼念活动还是显得冷淡了些。

    而这一切,都可以说缘于香港至今还笼罩在“艳照门”的阴影中。

    而与这样的冷漠相反的是,在百度沈殿霞吧中,吧民们对肥肥却寄予了无限的哀思。而半月多来的肥肥相关的搜索数据一直居高不下。

    人们纪念肥肥,或许就是为了纪念陪伴了内地人30年来的香港娱乐。

    靠打拼闯下的香港娱乐业江山

    50年前,香港娱乐业发端于电影,电影发端于喜剧片与功夫片。

    香港的第一部短片《偷烧鸭》(1909)是喜剧,香港的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3)也是喜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繁荣兴盛期,喜剧片即以香港所特有的“轻喜剧”的姿态风靡香港。

    当时,以朱石麟代表的“社会轻喜剧”与以邵氏兄弟公司为代表的“风情轻喜剧”并驾齐驱,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  

    (邵逸夫,这个名字不单单是和娱乐圈有关,和中国许许多多的学校,也有着千万丝连)

    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如《水火之间》、《一年之计》、《夫妻经》、《雪里红》、《马路小天使》、《水仙》、《窈窕淑女》,以及歌舞三部曲、丈夫三部曲等等,当时的内地人没有机会去欣赏,现在也很少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当时风流一代的有:朱石麟、桑弘、许冠文、邵氏兄弟旗下的陈厚小生、导演李翰祥、陶秦、何梦华、罗臻、秦剑、王月汀 等,而在上世纪50年代,香港娱乐圈针对香港粤语片“七日鲜”(即七日拍完一部片)的特点,开展过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发起人有164人,其中的 人员,基本上将香港著名的艺人“一网打尽”,这些人有: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

    与喜剧片同时齐名的,也是一起将香港娱乐业带向兴盛的,是功夫片。而沿着近百部《黄飞鸿》的电影和足迹,就算是把住了香港功夫片的命脉了。

    (1949年版的《黄飞鸿》)

    1949年,《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上演,主演关德兴,导演胡鹏,从此揭开了香港功夫的新篇章。

    那个时代的香港艺人,最突击的特点,就是敬业——甚至敬业到了宁可刻板的地步—即使充满喜剧的作品,也总会深入到当时社会的最深层次,来表达当下市民的心态。靠着对艺术的追求与勤奋,香港的娱乐业兴旺起来。

    敬业,是香港娱乐鼎盛期的符号

    香港娱乐业的兴起,其实与内地有极大的关系,国内的著名电影人如张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员则有周璇,严俊和白光,正是在上世纪40年代纷纷从上海来到香港,他们作为香港娱乐业的新生力量,与香港本土艺人一起,带动了香港的娱乐业。

    这一代艺人,将娱乐的艺术思想,与香港艺人的敬业相结合,为香港娱乐迎来的最佳的发展空间。

    (一代人生命中,永远的爱与痛,李小龙~~)

    但是,那个时代的娱乐作品,内地人基本上无缘欣赏。

    直到1978年,内地迎来改革开放,第一部在内地引起轰动的电影是《三笑》,那时,满街是《三笑》的电影插曲。而随着台湾邓丽君的“靡靡之音”,香港的流行歌曲也大量涌进内地。而真正打入内地电影市场的电影是《少林寺》——可谓万人空巷。

    (狄龙和姜大卫)

    而内地人也正式赶上“好时光”,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代娱乐大师均已进入鼎盛时期,他们的名字有:汪明荃、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肥肥、翁美玲、郑小秋、李小龙、成龙、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成。

    (《上海滩》,还曾记得,赵雅芝版的冯程程和周润发版的小马哥,造成万人空巷的壮观)

    那时,不仅是电影,也不仅是音乐,更多的是电视连续剧,曾经占据内地主要的电视频道,从最为红火的《上海滩》,到金庸的系列小说的电视连续剧,再到香港“无厘头”喜剧片,可以说,内地人就是在香港娱乐产品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香港娱乐的思想,也“严重”影响了内地的娱乐圈——香港艺人不仅对娱乐的理解是内地艺人的老师,在娱乐的操作流程等方面,也是内地艺人的老师——完全可以说,香港艺人是内地艺人发展娱乐的最主要的效仿者。

    (无线五虎,而今的他们依然都在,已然都有了更多的积淀)

    而在那个时代,香港艺人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敬业精神与职业态度——作为“官养体制”下的中国文化艺术界, 懒散是一种姿态。而像成龙那样的为娱乐艺术而“拼命”的精神,与内地艺人形成最大的反差。而这样反差的背后,刚是香港完全的市场化的娱乐操作——这正是内 地娱乐界最为缺乏的基本精神。

    从“打拼”走向“包装”的香港娱乐业

    当香港娱乐进入上世纪末的时候,香港娱乐出现一些疲软之态。

    它表现在上一代巨星的光芒始终闪耀;而新人明显还不能推陈出新。同时,正在成长起来的内地娱乐业,明显挤压掉了香港娱乐业对内地的控制力。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还是音乐,内地市场的发力,使香港的娱乐业在内地的市场空间明显缩小了。

    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互联网。

    从百度搜索风云榜可以明显看出,很长时间以来,包括香港四大天王在内的香港艺人始终是百度网民最热衷追踪的对象。但这一现象最近几年却有了明显的削弱,一 方面,作为后生代的台湾周杰伦一枝独秀,另一方面,占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先的内地,一场超女秀,将香港艺人被追捧的程度大打了折扣。

    而近年来,以谢霆锋、张柏芝、容祖儿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香港艺人,异军突起,有希望成为新一代香港娱乐界的代表。

    (四大天王,记忆深处永远的纯真和疯狂~)

    但令人担忧的是,新一代香港艺人明星与网民之间的粘着度,明显不如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老一代香港艺人,与内地当红艺人间的粘着度相比,也不占优。

    这是为什么?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代的艺人,如周润发、成龙等经过“无线”严格训练以及市场打拼杀开血路成长起来的。

    (周星驰,是香港电影的一个时代符号,至尊宝背着铁棍转身的离开,千言莫言……)

    而新一代的明星,几乎从一开始,进入的就是一个造星工厂——通过严格的造星流程,而被包装成一名明星。

    当香港的娱乐业从市场化与艺术相结合,带来了香港娱乐业数十年的长盛;而当香港娱乐业单纯只剩下商业化操作的时候,香港娱乐业必定要走向衰落。

    这或许就是香港娱乐界发展的一个瓶颈与“死穴”。

    而在这“造”星工厂,艺人所具备的一切,似乎已不重要的——你有怎样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以及怎样的市场推广策略与手段,变得相当重要,而“原材料”——艺人本身,却变得相对不重要——到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这样的“原材料”!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艺人明星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生活间的差异,便成为“艳照门”的一个必然。

    从年轻的FANS的受伤期待香港艺人的“蝶变”

    “艳照门”事件后,人们谈论最多的是谁是受害人?

    为什么不认为是FANS?尤其是还处于“少不更事”的15—20岁的FANS?

    经过包装的年轻的星们,是那样光彩夺目,新星们的成长史,就是他们梦中的成长史。而生活的一切,几乎就是这些星们。

    (年轻一辈的香港明星们)

    这些星们应该如何生活,是他们自己的——这应该是一个定论。但给他们一个太过炫耀的外壳,从根本上讲,是在欺骗这一代年轻的FANS。

    最为光辉照耀的明星成龙,也闹过“私生子”,从人们对此事的反映来看,人们是能够接受他的——因为他是“人”,而不是神。最为极端的例子是克林顿,即使在 总统府与莱温斯基发生一些事实确凿的“不雅之事”,美国人民还是理解他,拥护他,接受他。因为,美国人始终将这位总统当作“人”。

    “艳照门”事件,多少有些像70年代末的内地——当一场运动终于结束时,人们才发现,充满激情的内心,其实早已被掏空。

    在“艳照门”事件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那么多的FANS,经历了怎样的痛苦过程——从誓死捍卫,到接受事实,再到依然痴情不改。而他们的内心呢?谁来真正地安抚他们的内心?

    “艳照门”,牵连进一大批正走红的年轻一代的香港之星。香港娱乐业,似乎已经走到一个时代的尽头——它在等待一场——“蝶变”。

    (左麟右李,70后听着他们的歌一路走来,至今,他们依然活跃在香港娱乐)

    在香港娱乐走过的50年间,留在内地人记忆最为深刻的香港之星,依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璀璨的明星群体。这不仅是 那个年代,内地人刚刚从精神与艺术生活的极度匮乏中走过来,更重要的是,那一代明星,依靠的是勤奋,以及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再加上香港“得天独厚”的娴熟 的艺术操作手法与流程,使香港娱乐业攀上了一个艺术的高峰。

    香港娱乐业的下一个高峰在哪里?

    重走上一代巨星之路——这或许就是正途。娱乐,作为一门艺术,还是需要让明星们重新回到艺术的殿堂,才有可能得以正常发展。从周杰伦在百度上长盛不衰的过程,或许就是香港明日之星的样本……

    (这样的辉煌,期待再次重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