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星“跨界”从来只是噱头(组图))
王凯爱唱王菲的歌。
刘涛带病演唱晋级失败。
巴图歌声惊艳众人。
李光洁口琴演奏。
【涨姿势】
对于北京电视台来说,筹划以及制作出这档《跨界歌王》的综艺节目,“跨界”只是一个噱头,因为影视歌多栖明星从来都不缺乏。所幸《跨界歌王》的制作水准和明星们的演出质量目前看来都算上乘,尚未有“崩坏”迹象。
近期,北京电视台打造的一台“首档国内娱乐明星跨界音乐节目”——《跨界歌王》赢得了业界和观众不错的口碑。在第一季的嘉宾名单里,影视艺人刘涛、王凯、秦海璐、潘粤明、李光洁、巴图等人将自节目中角逐“跨界歌王”的桂冠。
先撇开节目嘉宾和收视率,就制作逻辑而言,明星“跨界”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传统上,影视歌三栖明星从来就不缺乏,像香港的“四大天王”,黎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在影视歌三界都取得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大陆,也不乏影视歌俱佳的艺人,赵薇、范冰冰,各自在影视界博得盛名之后,在歌坛也留下专辑。
从娱乐业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很好理解。当一个影视艺人功成名就之后,他就会成为粉丝们簇拥的明星。作为明星的一切,粉丝们都喜闻乐见,包括他唱的歌、写的文章、熬的鸡汤,只要是在明星光环的照耀下,粉丝们都愿意付费,愿意买单。
其实,对于一名跨界的艺人来说,他在影视博得的盛名可能与他的努力和才华必不可分。而一旦他在“本行”功成名就,成为粉丝簇拥的明星,那么粉丝们就会“爱屋及乌”,从爱他的影视角色、演技,到爱他这个人,再到爱他其他的一切,包括唱的歌。哪怕他唱的歌乏善可陈,但总会有那么多的粉丝愿意听,愿意买,愿意捧。
别说是从演而歌的跨界得到热捧,明星无论跨界到哪里,都一样可以得到热捧。明星开的餐馆,只要味道不要糟糕到如同噩梦,粉丝都会慕名而去追捧,像那英开的湘菜馆,孙悦开的饺子店,任泉的川菜连锁店——咦,演员组团来唱歌,歌手扎堆开餐馆?“明星厨房”在餐饮业中自有其优势。
甚至,像姚晨在微博上稍微关心下社会民生,就俨然成为微博人气排第一的头号“公知”。至于其他的“跨界”,像带小孩,玩低龄游戏,去野外拉练,只要是明星,甭管玩的是什么,都能吸引足够的粉丝来捧场。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中,演员、歌手的“本职”已经无关紧要,明星最需要小心经营的“作品”,其实是自己。
加之有着大量将明星当作作品来追捧的粉丝,所以娱乐业的商业运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和改变。过去是为一部准备投拍的剧本寻找合适的演员,邀请合适的明星能扩大传播,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现在则是为一位准备热推的明星量身定做打造剧本,以便于更好地将明星推广出去。
所以,对于北京电视台来说,筹划以及制作出这档《跨界歌王》的综艺节目,“跨界”只是一个噱头,明星们从来就在不同的界别里自由地翱翔,哪里都有粉丝们竞相追逐。在其他电视台“找完爸爸”(《爸爸去哪儿》),“串完门”(《明星到我家》)、“户外也玩腻了”(《奔跑吧,兄弟》)、“厨房也下过了”(《星厨驾到》)、“组团对抗也没劲了”(《极速前进》)之后,邀请明星们来唱唱歌,说起来也是一个颇具新意的策划。
因此,明星“跨界”唱歌,粉丝们是乐意捧场买单的,再加上那些原本就喜爱音乐节目的观众,他们对明星们的唱功评头品足,大肆吐槽,还可能吸引来一些只是好奇那些明星唱得到底有多“糟糕”的路人甲,这些就构成了这档娱乐节目的收视基本盘。
不过,各电视台以及商业机构过度利用明星资源来制作噱头,也可能带来竭泽而渔的隐忧。粉丝对明星的热捧,如同进击的士兵的冲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在经济学里被称为边际递减效应。在围绕明星艺人设计开播的综艺节目满天飞好几年的情形下,粉丝们再饱满强烈的热忱怕也折腾得所剩无几。
值得欣慰的是,《跨界歌王》的制作水准和明星们的演出质量目前看来都算上乘,尚未有“崩坏”迹象,各种套路痕迹也不算明显,更没有出现某些真人秀无下限的负面营销和刻意制造的矛盾冲突。总体来说,在当下各类真人秀几近饱和的情况下和电视台之间对抗激烈的竞争中,《跨界歌王》这样一档相对“小清新”、“阳春白雪”的真人秀能够突围,已经实属不易。
唐映红(娱评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