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一所中学的教育实践探索

    时间:2016-10-07 09:19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题:求解“引路人”——一所中学的教育实践探索

      新华社记者 谢良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

      北京丰台区十二中校长李有毅给老校长陶西平问候节日,如同过往,话题离不开“引路”二字。

      79年前,这所前身为宛平简师的学校,在卢沟桥炮火中被迫解散,不少学生毅然投身抗日洪流。

      如今,十二中已成为一校七址的教育集团,李有毅说,求解“引路人”这道题永远在路上。

      传道:培养大写的人

      教师职责第一位的是“传道”。

      从烽火战争年代的“树报国之志,育天下英才”,到延续今天的“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校训,都蕴含着对当好“引路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传承与创新。

      国庆节前,十二中慈善义工社刚从长征路上的四川小金县“送教”回来。作为该社创始人的李有毅在与四川教育同仁就教学任务重、收入并不高、教师如何坚守的话题交流时说,“求真、崇善、唯美”是新时期十二中的精神和教师价值所在,这也是学校“传道”的基础。

      就在李校长率队赴川时,义工社初三(3)班师生则来到河北涞水县下庄小学,捐赠了本班同学用竞赛奖金购买的数十套体育器材、800本图书等,并展开支教。

      立德树人。“把真善美和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就是为了培养大写的人。”李有毅说。

      在她看来,真善美教育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两个方面,一是志在培养“求真、崇善、唯美”现代中国人的目标,二是遵循“求真、崇善、唯美”的办学原则,表达了十二中人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

      “学校开设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名师讲堂对话大师,模拟联合国大会……渗透着对‘真善美’的思考与实践。”校学生部主任蒋炎富说,目前由校内教师为主、校外教师为辅的师资团队研发形成了“社会课程、综合课程、创新课程、国际课程”四大课程系列,共同构成一个培养大写的“人”的四维素质结构,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

      创新: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钱学森之问”触动中国教育界,基础教育的作为何在?

      今年3月,十二中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李有毅鲜明地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大众化的普及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围绕创新培养兼顾全体学生需求,学校设立“三个百分百”发展目标,即百分之百的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一个社团活动,百分之百的学生做百个实验、读百本书籍、聆听百场报告,搭建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多样化活动空间。

      围绕“三个百分百”目标,开设校本课程《创新算法与发明专利》,突出对学员创新能力的长期跟踪。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翱翔计划基地,创设汇集大学名校、科研机构导师参与的脑与记忆、超导技术、创意、生态与环境等10余个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室……

      成立钱学森航天班、开设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大学先修课……鼓励学生自主发展需求,探寻大学与中学之间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

      当十二中强基固本、创新引领的种子遍撒校园,伴随学生多元发展平台日臻完善,带来的是春色满园。

      指导多位学生获得全国奥赛化学一等奖的张青伟老师说,无论是学校基础课程的创新改革,还是各项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学校曾做过一项统计分析,以丰台区生源中考平均分近似学生作样本对照,考入十二中学生样本3年后的高考成绩,比考入外区示范高中学生样本平均超出30分。

      乐教:师生幸福来源课堂

       翻开十二中大事记,关于课堂改革、教师发展的记事赫然入目:

      2014年,完善“真善美”交融的课程文化体系;开设了69门选修课,出版了24门校本教材;将40个社团活动纳入课表……

      2015年,北京十二中与北师大教育学部签署第二轮合作协议,双方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好老师引领好学校。”李有毅说,每个教师都要爱教育、懂教育,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教育家。

      三角形布罗卡点被发现,掀起持续百年“三角几何热”。作为数学教师的李有毅,也对布罗卡点的存在做过求证。这份青年时代的探究热情在她任校长期间,播种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

      在十二中,教师研修“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全学科多领域覆盖”。“名师工程”“教育家成长工程”等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搭人梯、提后学,绩效倾向一线,晋升不惟资历。”受访教师说,因为感到公平、受到认可,乐教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为学校引路人,李有毅认为,校长不仅是课程改革理论学习的倡导者,还是课程领导的践行者。她总跟老师说:“师生的生命在课堂,师生的幸福在课堂。”

      坚持备课要“精”、上课要“实”、作业要“选”、辅导要“深”、评价要“多”。推行“引问、解问、追问、新问”的“四问”课堂教学策略,创设生态智慧课堂。

      学生评价认为,这样的课堂倡导体验和幸福,学生的自主和独立人格受到尊重,师生之间情感体验进一步融洽,有效思维得以提升。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李有毅说:“期待老师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感知幸福,在学术探究中找到真理,提升自我,最终人人都有‘绝活’,更好地肩负‘引路人’的重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