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探索发现》凝固的时间(9月27日、9月29日)

    时间:2016-10-07 09:20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2007年11月14日,荆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开勇接到通知,要对一座被盗墓葬进行现场评估。在荆州北郊一个叫做谢家桥的小村旁,杨开勇发现,墓葬规模不大,而且属于荆州历史最为沉寂的西汉时期。于是按照惯例,考古队员开始了例行的抢救性发掘。
        两天以后,发觉接近椁室面,人们发现盗洞止步于此,墓葬侥幸逃过一劫。然而当考古队员揭开了一块盖板时,墓中随葬器物的状态却十分惊人,堪称30多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古墓。杨开勇立刻决定,重新封闭盖板,完善文物保护方案,加强力量,审慎发掘。
        之所以如此重视谢家桥1号墓的发掘,除了关注文物安全,在杨开勇心目中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在继1975年,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男尸“遂”之后,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再出土一具珍贵的古代湿尸。
        出土时肌肉尚存,肢体可以弯曲,并富有弹性的古代人类遗体被称为湿尸,对人类体质学研究拥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距离今天足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汉及先秦时期,奇迹般保留至今的湿尸只有三具。
        连续两天紧张地准备后,考古队员再次开启了墓葬椁室,他们发现不仅各类器物保存完好,甚至笼罩在棺木上的丝织品都还保持着原样。2000多年的岁月,在谢家桥1号墓中仿佛被凝固了一样。一时间,出现湿尸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探索发现----《凝固的时间》下集简介     9月29日播出

         

    2007年11月22日,谢家桥1号墓发掘现场,考古队员开始同时提取围绕着棺室的四个分室中的文物。
        文物提取过程中,人们被文物的保存状态一次次震惊着。漆木器光亮如新,青铜器器型完整,大枣、板栗等食物清晰可辨,最让人欣喜的是,就连捆扎器物的丝带、棕绳都还保持着韧性。
        小心翼翼地提取了大批珍贵文物后,队员们开始清理棺室。这时候人们发现覆盖在棺木上的四层丝织品,竟然是仅仅出现在文献记载中的荒帷。为了成功揭取荒帷,队员们绞尽脑汁。好在幸运的是,对有机质文物的提取来说,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在全国都堪称领先。
        让人意外的是,在揭取了三层荒帷后,棺盖上竟然出现了一个灰白色的人影。是墓主人的画像?还是舆论中类似古尸投影的灵异现象?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在恒温恒湿的考古实验室中,人们终于打开了密封的棺木。然而遗憾的是,预料中的湿尸没能出现,棺内文物腐朽严重。最终,随葬简牍上的文字记载了一个温馨有爱的故事,棺盖上的人影则被证实,是霉斑偶然间组成了这幅酷似人形的图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