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沙雅县文化扶贫探索产业定位

    时间:2016-10-16 21:00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亚心网讯(记者 石速)文化既是精神财富,又是物质财富,脱贫攻坚少不了文化的参与。今年,围绕自治区实施的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沙雅县在精准扶贫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其中,有强化技能培训,加快劳务输出;有农业结构调整,作物良种繁育;有引进企业带动,创造创业平台等,当然,这些举措与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之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沙雅县文化扶贫探索产业定位

    10月12日,央塔克协海尔乡的几名妇女在沙雅县农民妇女专业刺绣合作社学习苏绣。王玉堂摄

    享用着渭干河绿洲平原沉淀的四大文明,沐浴着多民族交融碰撞的多元文化,品味着各级政府“文化下乡”的甘露甜饴……沙雅县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比较充足。然而,要将文化上升为扶贫“利器”,便涉及挖掘传承、引导普及、经营发展等工作,沙雅县的文化扶贫,不仅立足于成风化人、治愚治穷、扶志扶智,还前瞻性地探索出了产业定位,让更多的贫困户在文化产业模式中增加收入。

    合作社的文化气场

    “我们的地毯分为本色、彩色、出口三种,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也有客户定制地毯的,我们会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织,沙雅县以前织地毯的人不多,但我相信,以后会形成独特的地毯文化。”9月28日,沙雅县努尔迪亚尔合作社负责人阿依鲜木·司马义说。从沙雅县努尔巴克乡政府到该乡排先拜巴扎村,一路上可以看到好几家手工艺品合作社,努尔迪亚尔合作社设在排先拜巴扎村村委会的一排平房里。沙雅县财政局住排先拜巴扎村工作组组长吾买尔·伊明介绍,编织地毯在沙雅县确实是新兴产业,阿依鲜木曾经在和田生活过,后来成了为数不多的会织和田地毯的妇女。

    排先拜巴扎村人多地少,全村126户贫困户如何脱贫?结合县里的精准扶贫措施,村里组织阿依鲜木等8名心灵手巧的妇女编织地毯增收。没有场地,村委会和工作组投资一部分,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起了一排平房作为厂房。如今,合作社已经有108名家庭妇女参与,其中67名来自贫困家庭,她们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

    “在和田地毯的工艺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了色彩、图案更独特的地毯,现在又派出两名返乡大学毕业生到阿拉尔市学习电脑设计。明年,合作社的规模将扩大到500人,带动周边村贫困妇女脱贫。”阿依鲜木说。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沙雅县海楼乡、英买力镇等乡镇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了不少地毯编织、艾德莱斯绸加工、刺绣等手工艺品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一边挖掘传承本土传统文化,一边广泛吸纳外来文化艺术,妇女们除了手工制作计件赚钱,业余时间还一起组织文体活动。看来,农村的文化气场不止在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阵地。

    舞台上的文化符号

    现代文化的涓涓细流,在沙雅县不同的演出舞台上流淌着。这些舞台有县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多功能舞台,有县百日广场文化舞台,有各乡镇美丽乡村舞台,有各村或社区的综艺舞台,有各单位或学校的融情舞台,有胡杨林里的旅游活动舞台,有戈壁荒滩上的农民体育运动舞台等。遍布城乡的大大小小演出舞台上,一些令沙雅人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显得亲切而淳朴。

    塔里木河和胡杨林是舞台上雄浑的文化符号。沙雅县歌舞团及民间艺人创作的一些歌舞,与原生态的塔里木河和胡杨林有关。

    沙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阿米娜·亚克西说,塔河文化和胡杨文化是沙雅县的文化特色,也是一代代勤劳智慧的沙雅人的精神象征。如今,沙雅县正借助其优势,丰富沙雅县的多元文化内涵,提升沙雅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沙雅县的产业发展。今年举办的《塔河情·水乡韵》等文化活动,还有即将开幕的第十二届阿克苏“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暨沙雅县第九届国际胡杨节,都将对沙雅县旅游文化产业起到助推作用。

    沙雅县塔河、胡杨等文化符号的背后,是胡杨根艺、罗布麻、马鹿茸制品、沙雅小刀、小葫芦、缸子肉、烤鱼、红柳烤肉等特色手工艺品和美食产业的发展,这些小而精的第三产业让偏远农牧区不少人就地就近就业。

    艾德莱斯是舞台上炫目的文化符号。记者在沙雅县城和海楼乡看过几场文艺演出,节目中少不了模特队出场。模特们穿的艾德莱斯服装形式多样,最重要的是,模特是本地人,艾德莱斯也是本地加工生产。

    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萨依巴格村,村口的乔格鲁克艾德莱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加工艾德莱斯布料和艾德莱斯服饰。合作社理事长吐尼沙汗·牙库甫原来做农资生意,这两年开始向文化产业转型,她瞄准的行业颇具挑战性:艾德莱斯加工在本地属于空白,而在相邻的和田地区已经日益成熟。

    “我花高价请来和田的师傅传授技术,从杭州买来丝线,从和田买来染料。就这样把丝线加工成布料,再把布料加工成披肩、裙子等产品,又在阿克苏、库尔勒、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开连锁销售店,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吐尼沙汗说。如今,这个合作社已解决90余人就业。

    汗水中的文化反哺

    今年秋季,到沙雅县的游客在去原始胡杨林的路上发现,沿线公路的农家小院外墙上全是农民画,一幅接一幅传递正能量的作品让沿途的现代化村庄显得格外清新。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局长张德磊说,农民画成为沙雅县农区一道靓丽的风景,与这两年经常在农家院墙上“赛”农民画有关。

    沙雅县共有156个行政村,村村有农民画画家,以前,农民画画家在农家院墙上“晒”农民画,只是个别村庄能看到农民画。现在,农民画画家在农家院墙上“赛”农民画,全县掀起了空前的农民画创作热潮,农民画开始在农村随处可见,形成了一路行走、一路观画的现象。

    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副局长艾则孜·卡地尔说,沙雅县最近一次“赛”农民画是在8月上旬,全县教育系统和各乡镇挑选出的上百名农民画画家齐上阵,分为专业组和农民组展开比赛。比赛场地设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色日克素盖提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短短几天内,长达3.5公里的文化墙便形成了。这些画作内容涉及爱国爱疆、民族团结、民生建设、扶贫攻坚、“去极端化”、“访惠聚”活动等内容。

    学农民画,农民画爱好者发挥的是兴趣、陶冶的是性情。“赛”农民画,农民画创作者参与的是宣讲活动、获得的是画具等奖品。而沙雅县对农民画发展的要求远不止这些。张德磊说,如果形成产业,创作农民画将成为一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将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对口援助我们的嘉兴市也是中国农民画之乡,下一步,沙雅县将邀请嘉兴市的农民画家来当指导,帮助沙雅的农民画创作者提高水平。同时,两地发挥互补优势,共同做大农民画产业。”张德磊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