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煤企转型发展的神东探索(1)

    时间:2016-10-19 16:10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煤炭基地组合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正式通过验收!”8月12日,在国家科技部项目验收会场上,宣布了该项目现场通过验收的信息,随即,会议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响亮掌声。

    这一刻,对于这间会议室里的所有项目研究人员和神东煤炭集团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刻度。

    和着掌声,验收专家组指出,项目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国家科技部批复中规定的研究任务和主要考核指标,对于煤炭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对煤炭生产企业专业化经营服务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会议室内,项目研究人员那一张张写满喜悦的面孔掩盖不住他们疲倦的眼神。透过这些疲惫,我们不难看到,项目通过验收背后蕴藏的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听着项目研究人员的讲述,深切了解了从事项目研究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由于项目组织单位神华集团的项目总体牵头负责人先后离职,项目总体统筹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项目牵头人的离职,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什么?”

    “直接导致项目总体工作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各课题一度各自为战。”

    “具体来讲呢?”

    面对笔者的追问,项目办公室主任杨栓说:“项目共分为五个课题。课题一承担单位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要负责理论研究部分。因为学校的研究团队对煤炭企业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部分理论在示范应用时才发现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课题二由西安华光公司承担,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才发现,项目预算经费不足,而且他们没有承担国家课题经验,自筹经费不仅花完了,而且超预算,但是国家下拨的经费却花不出去,出现了许多结余。课题三项目可研报告中预计进行示范应用的西湾煤矿证件办理工作推进缓慢,迟迟达不到进行示范应用的要求,最后被迫将示范应用单位变更为锦界煤矿。课题三、四、五的承担单位神东煤炭集团、北京天地华泰公司、鄂尔多斯神东工程设计公司都擅长技术研发,对承担管理类项目经验不足,研究工作进度不尽如人意……”

    为了扭转该项目研究的不利局面,尽快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神华集团重新授权神东煤炭集团作为项目负责单位,要求神东全力完成项目的后续工作。神东煤炭集团高度重视,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杨鹏亲自挂帅项目负责人,重新成立了项目研究领导小组、顾问小组、协调小组、实施小组,全力保障项目研究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针对项目研究人员因离职、调动、调岗出现大面积变动的问题,杨鹏点兵点将,从公司各部门、各单位抽调20余人的精兵强将补充到研究队伍里。

    紧接着,项目组重组后的第一轮集中办公在神东展开。“今天周五,但还需要大家继续辛苦一下,加加班。对现在拿到手的项目材料进一步熟悉,了解情况,以便更快的找准各自的角色定位……”集中办公的第一个周末,参与研究的人员就没能正常休班。而在整个集中办公期间,所有研究人员充分采用了“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周末加班也变成了工作常态。

    “那段时间,集中办公会议室的灯,几乎每天都会亮到晚上10点半以后……四五十号人,几十台笔记本电脑,挤满大大的一间会议室……很壮观。”神东国际交流中心会服人员回忆当时的办公场面不禁感叹。各单位研究人员,都没想到这次的集中办公一下就开启了“艰苦模式”,许多人连衣服都没有带够。

    经过第一轮为期21天的集中办公后,各个课题承担单位都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研究工作距离课题验收所存在的差距。针对此次集中办公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重点和难点问题,各课题分头落实,并计划借助煤炭行业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深入开展研究。

    “砰!砰!砰!”

    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人们迎来了2016年的春节。大年初四,在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悦气氛中时,第二轮集中办公又悄然开始。令人可喜的是,在第二轮集中办公的成员里,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顾问团队均悄然出现。

    时间在一轮轮的集中办公中悄然流逝,转眼就到了2016年4月份。这时候的北京春暖花开,景色宜人,项目研究人员又一次集中到了北京闭门攻关。4月27日,五个课题一举通过验收。“我们住的酒店楼下就是北京青年湖公园,风景秀丽,但在攻关期间谁都没有闲暇一览全貌。”课题三研究人员苏志明说。

    课题验收任务完成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项目验收。相比课题验收,项目验收对统筹性的要求更高。根据项目验收不同阶段的需要,项目组组织五个课题的所有研究人员,开始在课题二承担单位所在地西安和课题四承担单位所在地北京,来回奔波。“有一次飞北京,因飞机晚点,晚上11点左右才到达酒店。卸下背包就走进会议室办公,当天晚上忙到凌晨两点……让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凌晨两点以后休息,早晨七点以前起床,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成了我们在北京那段时间的工作常态……直到项目验收,我都没有再踏出过酒店大门半步……”忙、累、时间紧,来回飞、没有周末、加班延点是项目研究人员陈博这大半年来的最深切体会,这也是大多数项目研究人员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