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堂课上俩学生说起了相声,一个赞自己头脑灵活、开朗合群、十全十美,另一个叹自个思维单一、寂寞孤僻、一无是处。这两个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到底有几分?上周五,青岛市市南区心理健康教育、思品教研员和老师们在青岛5中开展教研活动,观摩公开课、交流讨论。据了解,今年新学期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其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主题,比如正确认识自我等方面,两学科尝试整合课程,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很多新意。
新探索:“一棵苹果树”让孩子这样认识自我
“对自己身上的弱点应该对待呢?”在燕儿岛路第一小学老师金继翔的课上,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更改”“改正”,金继翔则慢慢引导孩子们要“容短”。他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让孩子们把优点写在苹果状的便利贴上,缺点写在叶子状的便利贴上,然后分别把便利贴在大树的树枝上。同学们竟惊奇的发现,就像一棵树上既有果实也有树叶一样,每个人也各自的优缺点。
同样,青岛5中楚晓老师也上了一节“自我认识”的公开课,她在课堂上引入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的案例,更重视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开展课程整合过程中,市南区思品教研员许占斌发现,心理健康课更注重通过活动、游戏等环节引导孩子,这一点很值得借鉴。同样,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松梅表示,多开展这样的交流中讨论中更能打开教学的视野。
新视野:孩子核心素养发展离不开这两学科
从初中课时来看,对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愈来愈重要,比如道德与法治课初中三年每周两课时,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每周一节的必修课还增设了选修课,很受学生、老师们的欢迎。松梅介绍说,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纳入课时计划,安排固定时间开放心理辅导室,组织团体辅导、个体辅导、拓展训练、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今年9月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六大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的课程支撑就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课。
【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今天的两堂课就是我们的有益探索。”青岛5中校长董涛介绍说,燕儿岛第一小学、青岛5中同属于市南东四学区,在重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外,青岛5中还积极鼓励学生人人社会参与,班班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顶着寒风义卖报纸筹款、给山区小伙伴买手套、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学校“青五飞扬”爱心社还在青岛精神文明办发起的传播公益正能量网络评选中,荣获公益之星的称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