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时间:2016-07-13 07:55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开幕式现场

    2016年7月9日下午四点,“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在北京悦·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北京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绝对艺术出品人邢宇、策展人夏可君以及参展艺术家。

    曹吉冈的石化色:以色彩抵御时间的腐蚀

    曹吉冈的新山水,既具有写生的绝对性塑造,又具有古代山水画的意境,而且把西方的崇高悲剧感与中国古代淡然的意境结合起来。曹吉冈以水墨的质感改造了坦培拉技法,接受时间的腐蚀与击打,充分镌刻时间的印记,形成了土褐色与蚀绿色的时间余痕。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陈峰的丘壑余象:澡雪洗心

    陈峰绘画的意义在于:把“丘壑”还原为“余象”,以空寒的意境重构山水画的天机,形式上的条屏与条幅感,都有着中国式的阅读感知模式,把山水的丘壑转换为具有强烈硬度的玉质感,最为重要的是把新的色调,即带有古意的翠玉一般的色调,带入到空寒之中,激发出新的张力:如此高寒与空灵,但是却又如此翠绿盎然,生机无限。这是绘画以空寒的“澡雪”来洗涤我们的尘世之心!

    陈光辉的山水漆画:虚拟时代的隐秀

    陈光辉的作品把漆画工艺、图像虚拟与绘画手法,汇集为一个历史文本,加以现代技术处理后,以独特方式结合起来,绘画表面的光洁度具有强烈虚薄的触感,如此切近,但整个又充满迷人的幻觉,一切都隐没其间,似乎与我们隔着无限遥远的距离;但反复打磨带来的透明度,让山水的肌理与色感变得直接可触,召唤我们的触摸。反复打磨的虚薄漆画,触发了虚厚的微妙感受。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关晶晶的坦培拉绘画:其质温润,其思悠远

    关晶晶的绘画把青绿色做成了跟西方的颜色融合的触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润如玉、烟云变灭的虚薄感。这颜色不是简单的单色,而是经过了虚化、悠远化与深远化,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单色绘画,而是在一个慢慢的感觉中延伸的余味,画面里面生长一种缓慢生长的余意,传统文化的审美质感得以重新恢复了。

    黄志琼的《倒影》:向水中生长的树

    黄志琼画出的《倾斜的风景》,让水中倒影不仅仅向着水下生长,甚至也不断向着地平线之上生长,如此的反转,体现了画家生命反转的勇气,把内心的苦涩转换为苍凉的意境,水中树影深邃而苍郁,古老而新鲜。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李炎修的《然兮》绘画:黑风景的深沉语气与花的灿烂迷醉

    回到大地,乃是回到母语,重新说出这母语的光泽,李炎修就以各种不同的黑色反复倾吐母语的语气,这母语的气息与语气让绘画回到了绘画的本源,回到了绘画的躯体,以至于他把这些作品命名为《然兮》系列,似乎颜料与形式都具有了一种肉体的语气,这些语气是通过李炎修自己独特的笔法与颜色质感体现出来的,尤其体现为画面上滞涩中流动的线条以及漆黑浓重的色层。

    吕岩画物:禅语与孵化

    吕岩画竹,似乎把竹子当做透明的玉来触摸,以夜晚透明的玉来观照,把古典绘画夜明珠式的马的骨感,那透明如玉的骨感画出来了,在漆黑的基底背景上,油画焕发墨汁罩染的呼吸感,但竹还是内敛着轻微的苦楚,悄然地伫立,有着内修与内秀的自持,如同黑夜中默坐的高僧,骨节处的坚韧又隐约保留了古典的风范,或一黑一白的对话,宛若海子诗歌中的木头与马尾,这是夜晚的诗意。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潘剑的绘画:光的阴影

    潘剑的这一系列绘画作品,隐晦却没有那么地令人为难。我们判断的依据是画面中肆意的“枝桠”——虽然只有在灰暗天空的衬托下才能看清它们的姿态和模样。这些优美自然的线条与画面中大面积渲染的、深浅不一、虚实有度的深色色块一起,构成了我们对于作品最初,亦有可能是最终的印象:一片在黝黯中沉睡的丛林。

    彭斯绘画上的石:旷古的静默与庄严

    彭斯画面大片的赭褐色背景,让石块处于一种欲言又止的状态,这些带有暮色感或浑古之色的绘画,恢复了高贵单纯与静穆伟大的古典气度,但又融入了中国山水旷古的情怀,塑造出纪念碑一样的永恒感,而之正是现代性所缺乏的气质,同时又有着东方性的生长性与氤氲感。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观众观看展览

    孙策的绘画:山水精神的余影重构

    孙策涂抹传统山水画,画面隐约显露那梦中残留的余影,画面打动我们的是那种刮擦之后余留的余味,经过了描摹,拆解,修补与重构之后,绘画是对山水画精神历史沧桑的挽留,是另一种余象化的记忆,在涂抹之后留下了那永不磨灭的气息。

    王爱君《从天而降》:绘画的存在

    王爱君《天外》水色系列作品,一块巨石,天外飞来,带着遥远王国的神秘信息,带着宇宙的玄音,留出巨大的空白,这空白在上天与大地的张力中,发出内在的沉默的声响,天空与大地,中间的空白,这个三重空间,可以名之为“天地间分”,如同倪瓒伟大的构图“一河两岸”。以没骨画法的色粉之线画出巨石的体积感的同时,又使之更为柔和,其浑化的生长与呼吸感让人迷醉!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观众观看展览

    王舒野的裸视绘画:敞开廓然无圣的旷野

    王舒野以其持久的默修实践,以其无差别意识形成了“裸视时空”的独特观照方式,要么虚化已有历史的图像,要么从“无维度”上敞开心灵旷远的心景,在笔触的纷纭搅转与画面内在的静力之间,打开一个廓然无圣的旷野世界。

    叶剑青的虚白色:这个画气的人

    叶剑青画出了山水的精气神,这个画气的人,画出了新朦胧恍惚的诗意灵氛,这是新的灵晕。整个画面一片虚白恬淡,这是一个明月洗涤过的清静世界,画面宛若月光所绘,如乳如玉,绘画表面如同蒙上一层朦胧的薄雾,绘画在我们这个时代乃是洗涤我们心气的默化仪式。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锦灰如花:严超新绘画的幽邃之境

    严超就是从锦灰堆似的废墟出发,把绘画艺术带入了那不可见的深度幽暗之中。现代艺术发现了一类独特的存在物,即灰烬一般的剩余物,需要艺术家以幽寂的目光去发现它们,中国艺术如果再次发现物的自身性,发现自然的永恒性,就在于发现这不可摧毁的“幽寂”。

    钟照的空山水:打磨,打造与对照

    钟照面对了古代山水画的自然观一去不复还的苦楚,但显然他更为坚强,也更为坚定,毅然选择另一种质地来打造,不锈钢的吸光感带来了镜面一般的透明感,打磨与吸光的波折随着观看光线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多维视角,印痕的波折,不锈钢的冰冷,浅灰色的色调,不可摧毁的硬度与金属的冷感,与传统山水画对照,如此不同,但又回照了传统空茫与荒寒的意境。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展览作品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展览作品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展览作品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自然的虚托邦” 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的探索与成果

    “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