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苏州探索大运河监测管理新模式

    时间:2016-08-12 12:08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内容摘要:为了满足苏州大运河遗产地实际管理的需求,苏州市文物局与专业从事遗产监测服务多年的江苏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从技术和需求的双重角度,从几个方面对原有监测平台进行了功能提升:简化原有监测指标体系。未来工作展望大运河(苏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是以国家监测总平台为蓝本,在简化原有监测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公众监督举报力度、深化跨部门联合处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系统率先引进了以遗产监测、遗产研究、遗产管理、遗产展示、公众参与为核心的“五位一体”遗产监测管理新模式,即首先通过接入、委托等方式对遗产现状进行监测,然后对获取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研究成果以监测报告、预警报告等方式呈现。

    关键词:监测;预警;苏州市文物局;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工作;指标体系;主管部门;保护;运河

    作者简介:

      中国大运河,就像祖国东部大地上一条耀眼的项链,串起了一座座古老的城市。苏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经济带上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2014 年6月,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一段,大运河苏州段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这条世界上最长且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历经了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演变与疏浚,至今仍保持着历史赋予的功能,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等作用。近代以来,运河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管理维护设施不断更新,运河沿线城市风貌也不断改善,这些都加大了大运河的管理保护难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呈现了井喷式发展,从而也不可避免地对城市的一系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虽然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各级文保单位的现代化保护都已经提上了日程,但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系统、共享的保护规划。如何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可操作的保护规划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建立跨部门联合保护机制

      2015 年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应注重活态城市遗产保护,使历史城市能真实地延续下去,推动我国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化、文物、交通、水利、环保、城市规划等。同时,苏州段大运河管理和使用单位众多,权属各异,更加需要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

      中国大运河作为跨区域活态线性遗产,面广量大,类型复杂,遗产的监测管理难度很大,这就更加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苏州市政府为此建立了“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平台融合”的遗产监管联席制度,显著提升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管理水平。

      2014 年12 月19 日,苏州市召开了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监测管理联席会议,与会代表讨论通过了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监测管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并确定将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局(文物局),办公室内设苏州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日常监测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实现了遗产区域内建设开发、风貌整治、航线管理、水体环境监测等数据信息的跨部门整合,为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提升监测平台功能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范围广,类型多样,保护管理难度高,迫切需要全面提高遗产监测管理水平。已有的监测管理通用平台已无法满足苏州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对遗产监测信息的动态掌控和预警分析上存在不足,需要进行全面提升和完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