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ID=57210,id:0
聚焦拍摄纪录片《长鼓手艺》
展示被艺术美化的长鼓。
用桐油抛光长鼓。
本报讯(通讯员唐建国龙淑娟)近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组百集纪录片《手艺》的导演们来到江华瑶族自治县两岔河乡发掘、记录瑶族原生态长鼓的手工制作,宣传瑶族文化和长鼓风情。
连日来,该栏目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传统手工技艺与手工艺人对于瑶族长鼓等原生态文化传统的执着与坚守。此次拍摄过程中,瑶民们热情高涨的表演了原生态长鼓舞、坐堂歌、冲糍粑等。两岔河乡土生土长的手工艺人、74岁高龄的盘上科老人,现场演示原始长鼓的整个手工制作过程和长鼓舞的套路跳法。
据了解,盘上科老人做的长鼓,纯手工制作,制作的工序很多,选料是最重要的一环,所用的木料须用十年以上的椌桐木,树砍下后,锯成鼓身的长短(鼓长两尺三,两头直径约四寸),剥皮、阴干。用刀斧砍削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喇叭型,再用刨子把鼓身刨平,然后用砂纸细细磨光滑。初胚做好后,把鼓的两头挖空,用炭火把鼓身中间全部烧通,然后在两头蒙上鼓皮,用竹钉固定,再用桐油抛光。而皮料的选料更为讲究,山里的野麂子皮最为上乘,取一张野麂子皮,用石灰、米粉浸水泡三四天,润皮、脱毛、剔除油脂,再晾干。这样制成的鼓皮韧性好、颜色透亮,敲打起来声音清脆又耐磨。如今,江华瑶族长鼓舞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普及推广瑶族长鼓,盘上科老人依旧坚守手工制作长鼓,并每年都要完成一百来个手工长鼓的制作。
据悉,整个拍摄时间从5月1日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为期半个月,届时节目将于5月25日晚上8点30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向海内外播出,全方位展示瑶族长鼓原生态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yfs00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