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步伐,8月上旬,市政协副主席杨丘远牵头,组织社会法制委员会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情况进行调研摸底。调研组采取查阅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了统计、人社、科技、卫生、教育、环保等10多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小康社会指标设置、进展程度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通报。在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委员们对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设置和如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进行了协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实现小康进程情况
对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中6大类23项指标,经相关部门认真测算,截至2012年底,我市已有9项指标达到2020年全面小康标准值(以下简称标准值),有4项指标预计2017年前能达到,有10项指标需要市委、市政府予以重视,力争尽快实现。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三个天长”,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突出招大引强和全民创业,不断壮大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一类县第6位;人均GDP达33284元,高于标准值1884元。
2、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近年来,我市以重点城建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掀起新一轮城镇建设热潮,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和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中心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4个镇被列为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5个镇被授予全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称号。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已有1.3万户农民在集中居住点建房,近4万人迁入新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为53.9%,2012年估算达57%,预计2017年可达到标准值(≥6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0.08平方米和32平方米,均已超过标准值(≥27平方米)。
3、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加强环境监管,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率达100%。加大了环卫设施投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提标、二期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库区投入运行,南市区、经济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和永丰、冶山、郑集垃圾转运站建成使用。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其中单位GDP能耗折合标准煤为0.4吨/万元,远低于标准值(≤0.84吨/万元)。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我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和总量均位居滁州市第一,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87.6%,预计2017年可达到标准值(100%)。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8%以内,提前达到标准值(≤6%)。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6%,高于标准值(≥2.5%)0.1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为104%,预计2017年可达到标准值(100%);人均受教育年限10.5年,超过标准值(≥10年)。城乡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18/00,达到标准值(≤12/0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6.3岁,比标准值(≥76岁)高0.3岁。
5、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近年来,我们坚持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天长。积极支持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工作,认真研究人代会议案、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充分采纳意见和建议。大力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连续14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市”称号,荣获全国首批创建法治先进市(县)称号,成为滁州市唯一获省、国家双表彰的县市。实现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安全指数达149%,超过标准值(≥100%)。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小康建设实现程度总体良好,但少数指标如果按照目前速度,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仍存在一定难度。
1、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要素配置向二产集中,三产增长相对较慢。2012年,我市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0.2%,比滁州市低7.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2.5个百分点。要达到标准值(≥50%),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文化建设进程缓慢。目前我市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带动,增长缓慢。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高估),与标准值(≥5%)相差3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2%,与标准值(≥16%)相差4个百分点。
3、资源环境方面尚存不足。虽然我市资源环境质量指数已达94.4%,但距100%的标准值要求还有差距。如:虽然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29天API指数较高,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农忙季节(焚烧秸秆引起)。我市为宜农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与全面小康23%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4、部分监测指标无法测算。由于历史原因,我市没有建立专门的城乡调查队,这样使得现行的统计监测体系,很难获得诸如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指标数据,严重影响了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程度数据的把握,也无法测算实现目标值的时间。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十八大部署,全国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现在起到2020年,只剩8年时间。我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要确保在全省县级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还要提前。
1、以建成全面小康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统计、经信、住建、卫生等小康评价指标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按照监测指标涉及的六个大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分析全市小康社会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分层次制定全面小康建设规划,按年度分解细化指标,并建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统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监测网络,特别是尽快成立与滁州市国家调查队相对应的天长统计调查队,加强对相关指标特别是暂无统计数据的指标的测算和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实现进度,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坚持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讲靠的是发展,为此,要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把转型跨越、提升经济总量质量作为当前最根本任务,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不松劲,坚持全民创业不放松,在加快项目建设、培植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和品牌基地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省内争先进、奋力冲百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围绕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倍增”行动计划,按照《天长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财政扶持等机制,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依托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培育和引进金融、信息、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商贸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建材大市场、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仪器仪表交易市场等专业性市场。注重依托高邮湖、金牛湖等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形成具有天长特色的旅游产业。
4、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用好文化强市专项资金,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创意文化产业、品牌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以及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等。以扶优扶强扶特为目标,选择一批有牵动性、示范性、成长性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台阶、上水平。深入挖掘“孝文化”、红色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工业文化等内涵,加快文化馆、大剧院等重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
5、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强化对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企业。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用煤大户实施煤改气,提高天然气在城乡普及程度。学习周边江苏县市做法,加大对秸秆焚烧查处力度,对发展生物能源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从根源上解决好秸秆处置问题。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作用,提高城市污水管网收集率,加快推进秦栏、杨村等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扎实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同时,做好招商选资,严防高耗能、污染大的企业进入我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