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到中印边境线玉门乡调研采访记

    时间:2017-11-10 04:14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玉门乡乡长卓嘎和二女儿从大山深处劳动回来)

    (位于中印边境线上全国人口最少的乡——玉门乡)

    (调研采访团一行和卓嘎乡长合影留念)

    (作者进乡途中巧碰卓嘎乡长并与之合影)


      
      近日,我奉命带领西藏山南地区主要媒体负责同志到中印边境线全国人口最少的乡——玉门乡,调研采访该乡党委一班人守卫疆土有关爱国主义的事迹。此前,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拟将他们的优秀事迹,作为今年第三季度全区的重大典型推出。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作些调查了解、收集材料等相关基础性工作,为中央及自治区主流媒体下阶段专来玉门乡采访提供参考。作为带队者,我深感此次征程的责任重大,耳畔不时想起山南地委委员、宣传部长晋美旺措同志临行前的叮嘱:此行意义重大,希望你们千万注意安全,力争把基础性工作做好、材料尽量做扎实。
      
      短短几天时间,我们可以说是经受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从隆子县到玉门乡,一路上几乎探险而行,连日的雨雪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塌方等艰难险阻无时不在我们的眼前,狭窄泥泞的道路使我们的越野车随时都有可能掉进万丈深渊。由于我还肩负其他重要工作,不得不提前从玉门乡返回地区。就在我返回后的几个小时,我得知交通就彻底的中断,送我的车子已进不去,参加采访的同志也回不来,到发这篇稿子时止,中断的道路还没有恢复。回到地区后,我连夜写下这篇稿件,将我在中印边境线玉门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并将之命名为《到中印边境线玉门乡调研采访记》。
      
      气候独特民风纯朴
      
      2009年5月24日上午,我们调研采访团一行乘坐的丰田越野车往藏南隆子县方向疾驰。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到达隆子边境检查站,短暂停留后,和在此等候的隆子县广电局同志集结一道往东续行。由于路面全为砂石土路,汽车行走时扬起漫天的灰尘,路面上的坑坑洼洼使我们感觉到五脏六腑都快跳出来。尽管从隆子县到玉门乡只有不到200千米的路程,而我们足足花掉5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往目的地的行进中,我把它形象地概括为不断的爬山与下山的过程。从泽当镇到玉门乡要翻阅6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大山,特别是在翻阅第三座大山后,眼前的景色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由于受到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山那边野草荆棘、草木茂盛,满是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和雪莲花,阳光也似乎没有山这边强烈。而山这边依然是石土混和的山地,却是寸草不生。在经过一段沼泽遍地的原始森林后,我们看到山谷中以蓝色调为主的村落,那就是全国最小的乡——玉门乡。
      
      玉门乡位于中印边境线上,虽然大山的阻隔使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但是这儿民风淳朴、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感觉。1980年,这里只有桑杰曲巴一家三口。从小就生长在这里的桑杰曲巴从民主改革时起就一直担任玉门乡乡长,卓嘎和央宗既是他的女儿又是他的乡民。1996年桑杰曲巴退休后,大女儿卓嘎接任乡长一直到现在。桑杰曲巴于2001年去世,小女儿央宗现已人到中年,全乡人口也由原来的1户3口增加到现在的8户28口,在这个全国人口最少的乡里,这些人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祖国南疆2040平方千米的神圣土地。
      
      这个群山环抱、水草丰美的小山乡海拔3500米,一年只有大约3个月的时间阳光可以照射进来,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玉门乡的土地上长不出任何庄稼和农作物,却是放牧牦牛和犏牛的天然牧场。这里居民的生活几乎就以放牧为主,每天天不亮,农牧民群众就开始在外放牧,挤奶、提炼酥油和奶渣,从早一直忙到晚,他们整个夏天都要住在放牧点上,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回家。由于隆子县事先已打招呼,每天有早起放牧习惯的卓嘎乡长在我们到来的当天下午就匆匆返回家中,我们行进在乡政府的路上就碰到了从大山深处放牧回来的她。
      
      由于气候条件的恶劣,在漫长的冬季,大雪总要封住日拉雪山。玉门乡的农牧民群众的每一粒粮食,都要从6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进来。以前由于不通公路,所有的物资都要靠马驮运,从公路沿线进入玉门乡,体力好的人骑马也要10来个小时。以至于在严冬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冬天要吃的粮食和土豆、辣椒、蔬菜等运进玉门乡。现在条件好了,公路也拉通了,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观,玉门乡的农牧民群众心中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社会和谐心向祖国
      
      5月的隆子县玉门乡,尽管此时内地已是草地青翠、鲜花怒放的初夏时节,但这儿到处呈现的是一派春天和谐的景象。连绵不断的春雨浸润着玉门乡农牧民群众的心,我想它换来的不仅仅是雨后春笋的英姿,更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后,为他们所撑出一片无雨的天地。我感受到这里的春天到处是藏胞辛勤的影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清晨,我被早起鸟儿悦耳的鸣叫声催醒。于是,我赶紧拿起相机,尽情地把这些美好的镜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生长在江南,从没想到雪域高原还有这般如此的美丽,树木、高山、所有早起的动物一切都沐浴着春晨的曙光,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山乡到处变幻着诱人的光线,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山间满是漂浮的云雾,清风散发着浓浓暖意,碧绿的草地充满了勃勃生机。山上的积雪化成清泉哗哗流下,从高到低日夜不息,汹涌汇集到悠远狭长的雅鲁藏布江。
      
      在这个山谷之中,尽管没有高原阳光的炽烈,甚至在我们采访的几天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是我看到每家每户藏房的上空,一面面鲜艳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玉门乡,家家户户屋顶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已成为他们心中神圣的旗帜。以往悬挂经幡是藏区民众的习俗,近年来他们除了在自家的房顶悬挂经幡外,还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乡长卓嘎的妹妹央宗告诉我,悬挂国旗已成为玉门乡民众一种自觉的行动,用她的话说,挂经幡只是为自己一家人祈福,而挂国旗是为所有的同胞祈福,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藏族同胞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守护疆土终身无悔
      
      在风景秀丽的玉门乡,缓缓流淌的玉门河水见证了老乡长一家的喜怒哀乐,郁郁葱葱的树木铭刻了这一家人对玉门的深情眷顾。说到对祖国疆土的守护,我不得不说老乡长桑杰曲巴,正因为他的执著和对祖国满腔的热爱,使他的精神在大女儿的身上得到传承。这个有着新时代花木兰之称的女乡长,在我们采访时尽管没有说出高深奥妙的大道理,也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近50年来,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她还对我们说准备一辈子守望在这里,她的这种守护疆土的精神是永远值得肯定的。
      
      已经担任13年乡长的卓嘎,经历了第一年的不安之后,她渐渐熟悉了自己的工作。由于玉门乡人口少,乡里的事情不是很多,再加之地处遥远,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多,除了一些必要的诸如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和选举等事情之外,乡里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据说坚定卓嘎担任乡长信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老乡长、父亲桑杰曲巴生前经常说的一席话:“玉门乡人口少,行政事务不多,但是地处边境,守卫国土才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卓嘎说:“父亲生前真挚的话语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要继承父亲遗志成为雪域边陲真正的国土守望者”。
      
      我们在调研采访时得知,玉门乡历史上规模最大时也有20多户300多人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藏民主改革的深入,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地方都有了公路,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观。但是,玉门乡由于重山阻隔、交通闭塞,看似肥沃的土地却怎么也长不了庄稼,许多农牧民为此失去了信心,他们只好逃离曾经的家园。到1962年,荒草开始占领玉门众多废弃的屋舍,这里只剩下包括桑吉曲巴在内的3户牧民。
      
      1962年后,一批又一批人来过玉门,但都忍受不了大雪封山后的寂静,又一批又一批迁出去了。到1983年时,隆子县政府考虑到现实的困难,于是将玉门剩下的3户人家搬到山外条件较好的曲松乡,但在他们仅仅只在曲松住了一个冬天,桑吉曲巴又带着家人回到玉门。父亲桑杰曲巴的一席话,至今还深深印在乡长卓嘎的脑海中:“我实在是舍不得玉门,这毕竟是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啊”!
      
      就这样,一直到1996年,政府为玉门乡派来了一名叫达娃的乡党委书记,一名副乡长兼任医生和教师的扎西罗布,拖家带口的这两户人着实让玉门乡一下热闹起来。1999年,政府又为玉门增加了两户人家,这样,玉门乡开始变得有人气。细说玉门乡户数和人口的变化,其实简单枯燥的数字最具说服力:1999年玉门乡共5户22人,2000年7户23人,2001年7户25人,2002年7户26人,2004年7户27人,到了今年已是8户28人,据说玉门乡的户数和人数还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爱民惠民知恩图报
      
      2001年,政府投巨资修建了从扎日乡到玉门乡的公路。这使玉门这座“孤岛”真正摆脱了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2003年10月,当地政府为玉门乡开通了两部卫星电话,使这个中国人口最少的乡在“地球村”不再封闭寂寞。近年来,政府部门还先后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帮助玉门乡建起了学校、卫生院、水电站以及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使他们每家每户都有了照明电,并看上了高清晰度的电视。
      
      乡长卓嘎还告诉我们,虽然他们地处偏远,人口又少,但是政府始终没有忘记他们。每隔一定时期,县委县政府都会有领导来看望他们。她还给我们讲到2006年9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来看望慰问时得情景:当时卓嘎乡长就坐在张庆黎书记的左边,在听完乡里的情况汇报后,张庆黎书记动情的说:“我是怀着对玉门乡27名干部群众深深的情意和敬意专程来到这里的,你们为祖国守卫边防,确保了我们祖国的这片热土不被蚕食掉、不被分裂出去。你们虽然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乡,但你们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向已故的桑杰曲巴老人致敬,向你们致敬”!
      
      多么激动人心的话语,在大家的期待里,张庆黎书记还当场表态,电站一定尽快批复开工,教学点可以安排在乡政府的新房里,教师由地区和县里抓紧选派,通讯问题在向有关部门了解后设法解决,此次带来10万元,先解决燃眉之急。从书记手中接过慰问金大家都非常感动,表示一定要管好用好这些钱,用勤劳的双手保卫边境、建设好家乡。
      
      今天,尽管党委政府对玉门乡的扶持力度很大,但是,勤劳勇敢的玉门人还是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他们迈出了以畜牧业为主,靠酥油、奶渣、奶酪等增加现金收入的路子。他们编织的竹器十分精致,深受游客的欢迎。他们现在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西藏农牧民的平均收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现代家电走进了这个偏远山村人们的家庭。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时,乡长卓嘎说:“我们要世世代代扎根在这里,为祖国守护好这片神圣的疆土”。
      
      (作者系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良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