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说
访谈嘉宾
胡劲军 市文广局局长
■本报记者 诸葛漪
60岁老人看电影只要25元,公益剧场为草根团队提供演出场地,非遗保护、街头艺人表演将有法可依……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昨天做客2015上海“民生访谈”,除了拿出一系列看得见的文化惠民新举措,他也直面上海文艺创作、人才“海漂”等热点话题,提出“播种,精心耕耘,耐心等待。”
上海电视节目
明年底全部转高清播出
“60岁以上老人看电影享受优惠,票价去年35元封顶,今年再降10元,变为25元封顶,只要凭本人身份证,手机现场扫描条形码就能完成。”胡劲军在访谈中还透露,2016年底上海电视节目将全部转为高清节目播出,有线网络将传输80套以上高清电视节目。
电影、电视观众市场日趋庞大,制作如何跟上?《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去年发布,上海在巨鹿路709号成立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提供咨询、协调两大类115项服务,为逾100家企业成功提供咨询,最新受惠的便是徐峥新片 《港囧》,用胡劲军的话说,“我们为《港囧》提供了多处外景地拍摄协调服务,一大半镜头在上海拍摄。”
“过去来上海拍电影,不知道找谁,现在不用找关系、托门路,只要有剧本、资金,就可能把梦想变为现实。”胡劲军表示,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还推出“剧本医生”,筹建上海影视专家组,号脉市场,为项目进行机制化设计。2014年在上海拍摄电影的文化影视类公司共有147家,同比增14.8%。上海出品的完成片数量为36部,同比增38.5%,上海品牌系列动画电影票房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占全国国产动画总票房四分之一。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牵手阿里巴巴集团,并为人气网络作家和投资商牵线。
胡劲军表示,2015年上海将力争完成50部完成片,5部重大原创作品,5部新人新作,5部票房佳作,全年票房、新增影院、新增银幕数量争取比2014年增20%以上的目标。他强调,数量不能注水,只有“在上海立项”或“上海作为第一出品方”才是货真价实的“上海制作”。
民营院团瓶颈
做到宣传场地资源平衡
“要注重底部厚重,也要追求高精尖。”在胡劲军看来,“底部”是以市民文化节为依托的群众文化。“上海群众文化作品得到的全国级奖项,数量数一数二。这和人才政策不无关系,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群文人才突破‘副高’职称天花板,有资格参评‘正高’,鼓励创作繁荣。”
不过胡劲军强调,比排行榜更重要的是群众满意度,“除了合唱、乐器、舞蹈团队,上海300多个市民相声团队活跃于写字楼、社区,今年市民文化节有可能组织搞相声大赛。上海老百姓喜欢演戏,有100多个戏剧团队。我们将发展公益剧场,通过盘活存量资源,让市民团队,也让青年艺术家有地方磨戏。”
“高精尖”是胡劲军对专业团队提出的要求,“通过引进、培养、培训构筑人才高地、人才蓄水池。芭蕾舞、歌剧发展面向世界;昆剧、京剧、沪剧将上海培育成为全国码头;沪剧、滑稽戏传承不能断层。”他还透露,将解决民营院团提出的发展瓶颈,“做到宣传资源平等,场地资源平衡,体制机制更新更活”,迎接“新的上海文化发展春天”。
“非遗”保护
列入市人大五年立法规划
“依法治国”在文化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胡劲军透露,继去年《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 出台,《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暂定名)已被列入市人大五年立法规划,“上海市已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9项、市级传承人454名,其中49项被列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94人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们还计划在城市东南西北寻找合适场地,建立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市民收藏中心,由政府部门组织权威鉴定团队,治理收藏乱象。”
明年上海将推动街头艺人立法调研。胡劲军表示,“立法核心是规范发展、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消除单位歧视和所有制歧视。街头艺人数量将与立法速度、城市管理服务能力相匹配。”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上海同样有法可依,新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市财政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资金,同步规划建设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大型新建居住区必须在配套公用建筑中留足用于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的场地设施,在城镇村落拆并中,确保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只增不减。
[责任编辑:
华政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