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人大新闻学子重庆行】感悟抗战精神 体会现代艺术

    时间:2016-06-29 02:45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6月19日,重庆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班同学们的热情,他们一早便展开了第一天的调研与实践。

    上午10时许,同学们到达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全家院子,这里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第三厅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由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组成,郭沫若先生任厅长。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之后,当年12月份迁往重庆。

    “这个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他们创办了《抗战文艺》,矛盾、老舍、田汉、郁达夫都是文协的成员,这是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唯一一份刊物全国性大型刊物。” 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机构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化人士事迹。

    其中,“孩子剧团”相关展览给同学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孩子剧团自成立至1942年9月被迫结束,5年中足迹遍及八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以戏剧歌咏为武器,动员和鼓舞了广大少年儿童及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热情,为宣传抗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时条件艰苦,孩子们演出时只能用毛笔在脸上化妆,仍然坚持演出。他们还创办了刊物《抗战儿童》,郭沫若为其题名。

    文化界人士坚持抗战的事迹感动了同学们,1940年9月29日周恩来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王席君题词“笔战是枪战的前驱,也是枪战的后盾!

    石甫天同学在参观后表示,“从旧居留下来的铅笔、放大镜、手稿、桌椅等文物和一系列旧照可以直观地发现,老一代抗战文化工作者当年的工作环境简陋,条件艰苦。但是从他们留下来的手稿的字里行间中,能很深切的体会到他们的对抗战文化工作的热情,和一份对理想的热忱和执着。”

    下午,同学们驱车赶往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罗中立美术馆。

    【人大新闻学子重庆行】感悟抗战精神 体会现代艺术

    师生们在罗中立美术馆门口合影

    刚下车,满墙彩色的瓷砖,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和夸张的绘画表现手法,眼前的罗中立美术馆令同学们都惊叹不已。罗中立美术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四川美术学院院内,这座历经4年建成的美术馆在2015年试运行来便受到广泛关注。

    据了解,与一般美术馆不同的是,罗中立美术馆是一个为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空间,具备展示、收藏、研究三大功能。

    正值毕业季,美术馆内正在展出四川美院毕业生的作品,前来参观的观众有六、七岁的孩童,也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人流络绎不绝。从分隔的空间到五颜六色的油画,从极具艺术感的版画到手工艺品,每个作品都吸引着观众连连驻足。

    “我们专程来看这个美术馆,不仅外面好看,而且里面的空间设计也很特别,小孩子看到这个后特别喜欢。” 来自福建的胡女士带着女儿特地来这参观。

    正巧调研的当天是父亲节,而美术馆的创办人罗中立也因油画《父亲》震惊中国画坛,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参观这个特别的空间,国新硕士们也很有感触。李磊同学在参观后表示,“我看很多作品都是用一块块提前搜集的素材拼起来的,这个美术馆不仅用心为大众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还有心灵的激荡和启迪。”

    创办人罗中立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曾说,“艺术应该深深地融入人民的生活,文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我希望美术馆里能够有更多的小朋友、年轻人来欣赏作品,他们可以随意地席地而坐,拿起画笔画画。孩子的美术教育应该从美术馆这个公共空间里开始。在这里,他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美术史。”

    从罗中立美术馆离开后,国新硕士前往沙坪坝区歌乐山附近的农村进行实地考察体验。

    歌乐山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的西侧,南北走向的山脉将这一地区和重庆主城区隔开,由几条公路穿越隧道贯通,沿途荷塘、渔业等其他经济作物和产业非常普遍,因地制宜的观光旅游等产业也随之兴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