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 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群众路线是利益内涵与方法论的统一
如果忘了初心,光讲方法论的群众路线就会变成虚渺的东西。就像一些政策出台,不管开过多少听证会、讨论会,也仅是走过场,很难有好的效果。
上海观察: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重要方面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将其视作我们党始终拥有的“不竭的力量源泉”,怎样理解其中深意?
周鹤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宗旨,是始终需要坚持的“初心”。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从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路走来,无不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为此我们党早就总结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习总书记这次讲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正是重申了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
在我看来,坚持群众路线有两个层面:一是本质内涵的层面,一是方法论的层面。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形成于延安时期,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由此形成党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当前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路线是从方法论上来理解、执行的,这并不错,但不全面。由于忽视群众路线的深层内涵,一些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时产生偏差,而且因为达不到预期目标、效果,甚至怀疑新时期群众路线还有没有用。
上海观察:所以可看作是对片面执行“群众路线”的一种纠偏?
周鹤龄:革命时期,广大群众参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我们党通过土改等政策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变成了摸得着、看得见、可享用的东西。今天我们讲群众路线,如果离开了广大群众眼下关注的问题、关切利益的问题,比如就业、社会保障、医保、教育、收入分配、民主权利等等,那么所谓走群众路线,充其量是一种作秀,一种应付场面的“盆景”,其要害在于掩饰了某些假为群众、真脱离群众、损害群众的实质,让形式主义的东西泛滥。
群众路线应该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内涵与方法论的统一。说到底,就是让群众为实现自己利益而奋斗的路线。它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和提高群众福祉的路径和方法。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以一定不能忘记“初心”,光讲方法论的群众路线就会变成虚渺的东西。就像一些政策出台,不管开过多少听证会、讨论会,也仅是走过场,很难有好的效果。
既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要上升为政策
执政党可以也应该运用政权体系、公共管理体系、配置公共资源的权力去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问题。如果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所谓针对性解决问题,当作群众路线的常态,实际上是忽视了执政党的运作规律。
上海观察:面对现代社会多元利益、多样表达,现在贯彻群众路线或许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
周鹤龄:确实,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化、城市化高速发展,人们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社会矛盾也处于多发期。这更要求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和群众智慧,实现广大群众共性的、普遍性的利益诉求和愿望。
这里面,创新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群众感情”。曾经动拆迁是一大难题,群众意见很大,就怕自己吃亏。后来杨浦率先开展了公开动拆迁过程的尝试,拆迁政策、核定面积、补贴、选房等全部张榜公布,让每个利益相关者都能看到,这套政策后来得到大家认可,继而在全市推广完善。许多工业园区也曾出现失地农民不满前后补偿差异而“翻烧饼”,松江区后来想出一套土地入股分红、提供就业岗位、老年人保障等政策,将当地农民与园区发展捆绑在一起,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领导干部缺乏“群众感情”,缺乏“初心”,是想不出这些办法来的。
上海观察:有些情况确实很难解决,比如“邻避效应”,不同利益群体诉求完全不同。
周鹤龄:这种情况很多,以前建变压电站,现在是电信基站、垃圾回收点,甚至社区养老院。我们贯彻群众路线,不仅不能回避这些问题,恰恰应该加强调查、深入研究,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为最大多数群众争取和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
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过去一直强调基层做群众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强调做好个别思想工作,但将广大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上升为政策以至法律法规这一点,做得还不够。毛泽东同志讲过,“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及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作为执政党,可以也应该运用政权体系、公共管理体系、配置公共资源的权力去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问题,去带领群众实现预期目标。对执政党来说,这是群众路线更重要的体现。如果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所谓针对性解决问题,当作群众路线的常态,实际上是忽视了执政党的运作规律。
贯彻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是关键
要做到血肉联系,干部就必须要经过基层实实在在的锻炼,才有可能汲取群众智慧和政治营养,逐步熏陶形成“群众感情”。可惜一段时间以来,在现代化名义下,这一问题被曲解了,在高层机关不分类别地直接吸纳刚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一批“三门”干部,其责任不在于年轻的大学生,是我们的具体政策出了偏差。
上海观察:从制定实施政策的角度看,领导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至关重要?
周鹤龄:真正重视贯彻群众路线,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从高层领导干部直到基层干部,从上到下都应花大力气密切联系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落实、监督、检查、反馈、完善政策,有条件的要转化为法律法规。
干部不是当官做老爷,不是人民群众的父母官,不是“牧民”人,虽然现在公职人员也是谋生的岗位和职业,但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决不以此为限,决不停留在“不愿比别人多做半小时工,不愿比别人少得一点报酬”的狭隘眼界。领导干部应将工作当事业和天职,非此不足以说明共产党干部的本质特征。在共产党的字典里,必须永远把群众放在第一位,个人放在第二位。
习总书记说,“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根本保证。”要做到血肉联系,干部就必须要经过基层实实在在的锻炼,才有可能汲取群众智慧和政治营养,学会与群众打交道、在群众中开展工作的本领和方法,逐步熏陶形成“群众感情”。党的干部与群众如果没有这种血缘关系,共产党如果没有这一“脐带”,怎么能与广大群众保持天然的血肉联系呢?俗话说,“娘肚子里待过的”就是不一样,血浓于水的道理就在于此。
可惜一段时间以来,在现代化名义下,这一问题被曲解了,在高层机关不分类别地直接吸纳刚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一批“三门”干部,其责任不在于年轻的大学生,更不应去责怪他们,是我们的具体政策出了偏差。好在我们党已经意识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确态度和相应对策。
上海观察:需要从干部来源、结构以及培养上解决这些问题?
周鹤龄:干部的任用环节中怎么走群众路线?群众公认是关键一环。必须尽可能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干部任用、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中。干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执政为谁的理念。要培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理念不是单靠书本、单靠学习解决的,要让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基层、到一线,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去工作去磨练,这是党员干部政治的第一课、第一关、第一本领。离开这一基本培养方法,执政党的干部可能滋生特权思想,慢慢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