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皮革服装产量为8025.75万件,皮革服装产量前十的省市分别是浙江、河北、福建、江苏、辽宁、江西、山东、河南、湖南以及广东。其中,浙江皮革服装产量为2960.07万件,占全国产量的36.88%,其总量比排名第二的河北1902.25万件高出1057.82万件。
记者注意到,这是浙江省继2014年以来再次蝉联全国皮革服装产量冠军。而之前曾经数年排名全国第一的河北省2014年因产量下降6.35%,名次一度滑落到第三位。
“不同省市之间的排名变化体现了皮革服装业的两个趋势性变化,其一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二是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皮革服装业的结构调整,也就是更加重视内销市场。”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海宁中国皮革城董事长任有法接受采访时这样分析。
记者从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了解到,近年来,皮革、裘皮服装产业向浙江省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与传统产业转移不同的是,向浙江的产业转移更多地体现在品牌、设计、打版等产业链前端。在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来自深圳、广州、北京、辽宁、河北等地的企业近年来也呈增多趋势,这些企业有的把设计、打版基地设在此地,有的甚至把企业总部迁到了这里。
以辛集为代表的河北皮革服装产业是多年来中国皮革三大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到环保监管力度大大增强以及俄罗斯、东欧中低端皮草出口市场滑坡的双重影响,产业规模受到了明显制约,2014年其产量一度下滑到1790.11万件。
“这说明单纯靠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皮革服装行业新一轮发展必须要更多地融入品牌、设计、时尚发布、高级定制、皮革文化传播等一系列全新的发展理念。”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郑勇军教授对记者表示。
皮衣消费还有上升空间
2015年对很多皮革服装业者而言是艰难的一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利润大幅缩水甚至出现亏损,恐慌心理下一些企业又采取了“甩卖”的方式去库存,外贸出口进一步缩水。
但是在哥本哈根皮草中国区总裁崔溢云看来,中国国内的皮草消费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她的依据来自于哥本哈根皮草近期在北京、哈尔滨、成都等城市针对600位消费者进行的访谈调查。这项以女性消费者为主的调查显示,有29%的消费者在皮草上花费了5000元至15000元,而49%的消费者则尚未有过此类消费。
崔溢云表示,从欧洲、韩国等皮草市场看,一方面皮草已然是主流时装周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品质和品牌的重要性,而不是打价格战“把皮草当白菜卖”。
她还提示,中国皮草市场要吸引年轻消费者,就必须大力发展本土品牌,用款式设计、原材料品质等办法吸引他们。
全国人大代表、卡森国际创始人朱长金也表示:“目前主要是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高端需求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开拓和满足中高端的需求。”
另外,据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皮革服装和毛皮服装的出口数量分别下降了15.4%和10.2%。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2015年中国皮革服装业总产量的降幅是7.35%。
“这中间的差额去了哪里?一部分可能成了积压的库存,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内市场消化掉了。这说明,2016年的国内皮革服装市场还是有潜力的。”海宁中国皮革城总经理钱娟萍说。
记者从近日落幕的“2016海宁中国皮革原料辅料展”了解到,本次展会共有2.98万采购商出席,同比增长19.2%;意向成交额11.5亿元,同比增长21%。展会方负责人表示,这也说明原材料价格底部出现之后,众多企业对2016年的信心强于2015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有103个制革厂,均有自身特点,他们长期共存的秘诀就是创新和差异化。”任有法说,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皮革时尚产业的转型发展而言,企业家正需要调整心态做精益求精的“加法”: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微利、品质、设计的时代,要沉下心来做产品。
同时,企业还要做好产品附加值的“加法”:由多元化转向专一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由依靠量转向依靠质。“互联网”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皮革行业的整个产业链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提升效率,而且互联网的应用要遵循“资本特长”的原则,即有资本积累的企业家积极寻找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新生代企业家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另外,企业家还要善于做“减法”:要根据市场竞争情况适当减少手中的实体店铺以降低成本,裁掉不必要的员工适当收缩单个企业规模,减掉在楼市和股市的投机性资金以降低风险和确保现金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