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徵的個人更容易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其中包括不符合「正統」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的群體。權力關係上的不平等也是校園欺淩的要素之一。性與性別少數群體在權力關係上往往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因而可能面臨更高的校園暴力風險。防治校園性別暴力需要在校園中倡導多元性教育,在社會中逐步消除對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歧視,並將SOGIE視角納入校園性別暴力防治的制度性建設中。
什麼是SOGIE?
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expression and identity )簡稱為SOGIE。
性傾向指的是個體在性慾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某種性別的人所吸引,具體情形可以包括:僅被異性吸引、僅被同性吸引、同時被多種性別吸引,不確定被哪種性別所吸引。性別認同指的是個體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認為自己屬於某種性別,性別認同可能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性別表達則是指個體通過衣著打扮、言行舉止等外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性別,性別表達可能與社會的性別規範相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
■ 吳利娟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校園性別暴力指的是「基於性與性別認同的刻板印象和角色規範期望而引起的,發生在學校及周邊的,針對兒童的身體、心理和性的暴力」。基於SOGIE的校園暴力是校園性別暴力的重要表現形式。SOGIE維度中的少數群體因為其殊異於主流社會的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而在校園生活中處於邊緣地位,並極易招致多種形式的校園暴力。本文根據網路調查的統計數據,對SOGIE少數群體(本文稱為「性與性別少數群體」)遭受校園暴力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社會性別的SOGIE維度
隨著多樣態的性與性別在社會上可見度的提升以及社會性別理論的發展,社會性別視角超越了傳統的男/女二元性別劃分,將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expression and identity, 簡寫為SOGIE)納入了觀察和分析的維度。
性傾向指的是個體在性慾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某種性別的人所吸引,具體情形可以包括:僅被異性吸引、僅被同性吸引、同時被多種性別吸引,不確定被哪種性別所吸引。性別認同指的是個體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認為自己屬於某種性別,性別認同可能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性別表達則是指個體通過衣著打扮、言行舉止等外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性別,性別表達可能與社會的性別規範相一致,但也有可能不一致。
基於對人類社會的觀察,多數人的SOGIE可以歸類為順性別異性戀,即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相一致,性別表達遵從社會性別規範,在性慾上和情感上持久地被異性所吸引。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人群的SOGIE並不屬於順性別異性戀,包括但不限于:性傾向上的同性戀者、雙性戀者、泛性戀者、無性戀者,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上的跨性別者,以及出生時生理性別為間性者(生理結構介於標準典型的男女兩性之間,如:同時具有兩性的性徵,或性徵模糊)。本文將他們統稱為「性與性別少數群體」。
性與性別少數群體面臨更高的校園暴力風險
研究文獻指出,校園暴力的發生是個人特徵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具有某些特徵的個人有更高的風險成為受害者,這些特徵中包括身體特徵或行為表現不符合「主流」或「常規」,如體重超重、身材弱小、笨拙、過於炫耀、過於懦弱等等,其中也包括不符合「正統」的性別氣質或性傾向。同時,相關文獻也強調,權力關係上的不平等是校園欺淩的要素之一。
性與性別少數群體與居於「正統」地位的順性別異性戀群體在SOGIE身份上不同且在人數上較少,這使得他們在權力關係上往往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因而可能面臨更高的校園暴力風險。事實表明,基於性與性別的校園暴力(簡寫為「校園性別暴力」)是校園暴力的常見形式之一。
自2015年7月至10月,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以線上問卷的形式,通過互聯網的多重渠道,利用網路社交平台的轉發功能,採取滾雪球的方式發放問卷,對校園性別暴力問題進行調查。最終獲取有效問卷28434份,其中屬於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填答者有18079人。問卷調查詢問了受訪者是否曾因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而在學校遭遇過老師或同學的歧視。此外,本次調查還採取了定性訪談的方法,于2016年1月至3月期間訪談了44位身份為性與性別少數的個體。訪談中重點詢問了受訪者在學校遭遇歧視的具體經歷和個人感受。
調查結果顯示:
——校園內對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歧視發生率較高。39.6%的性與性別少數受訪者報告,曾經在學校因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而遇到過師生的歧視。而且,在學校公開自己的性與性別少數身份會增加歧視風險,公開身份的性與性別少數所報告的歧視發生率為41.3%,顯著高於未公開身份的受訪者所報告的比例(37.8%)。
——性與性別少數群體遭受多種暴力的校園暴力。在問卷調查中所涉及的幾種典型的性別歧視中,語言暴力的發生率為24.3%,社交孤立的發生率為9.1%,性騷擾的發生率為6.1%,肢體暴力的發生率為2.5%。(注:由於不同形式的歧視在問卷中為多選題,以上百分比不能加總)。訪談中所披露的個人經歷也反映出性與性別少數群體遭遇的校園暴力包括多種形式。一位男同性戀者回憶自己在班上公開自己的性傾向之後同學的反應時提到,「剛開始有大約十來個同學是排斥我的。那時候,他們都是疏遠我,不理我,做事情針對我。」另一位男同性戀者回憶説,「我從小學到初中,8年的時間,人家都叫我‘假妹兒’,就是假妹子的意思。」一位跨性別女性説,「我在學校有過被欺負的經歷,被男孩子嘲笑,被説很‘娘’。」
——在學校因性與性別少數身份而遭遇歧視的經歷造成了學業上的不良後果。問卷調查數據揭示,曾經在學校遭受過歧視的性與性別少數受訪者中,有14.3%的人以輟學、退學、肄業等方式結束學業,這一比例高於同為性與性別少數身份但未曾在學校遭受過歧視的受訪者(11.4%)。
可見,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學生確實因其不同於傳統規範和刻板印象的性與性別身份而在學校面臨校園暴力的風險,並承受校園暴力的不良後果。從SOGIE的視角來看,校園環境在社會性別平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
應將SOGIE視角納入校園性別暴力防治制度建設中
學校的整體氛圍對於校園暴力的預防非常重要。學校應該教導學生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並保護在人數上居於少數的群體(如種族、民族、宗教信仰、SOGIE身份等)的利益不受侵犯,形成有助於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的校園環境。如果校園不能提供對所有學生的尊重和保護,做到尊重差異,保護少數,則發生校園暴力的可能性上升,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學生因此也更容易成為不良校園環境的受害者。
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消除校園性別暴力,需要加強學校的多元性別教育,以增進師生員工對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以及生理性別構造的多元狀態的認識和了解,促進社會性別意識和多元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學校中仍缺乏多元性別教育,僅有12.9%的受訪者曾在學校接受過多元性別教育,而且更多地發生於大學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階段。因此,校園多元性別教育需要在橫向和縱向上同時擴展,橫向上需要在同級教育階段內部覆蓋到更多的學校和學生,縱向上需要將多級教育階段都納入多元性別教育的體系中。除了學校的正式教育之外,還可以通過同伴教育、學生社團等形式,在學生之間形成多元性別平等的朋輩群體文化。
社會環境對於預防和消除校園暴力也至關重要,應在社會環境中促進對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認識和了解。在社會上遭受歧視的群體,往往在學校裏也容易遭受歧視和欺淩。可以説,校園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歧視在校園環境中的折射。由於目前的社會環境對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認識和了解不足,社會上對該群體的歧視時有發生,性與性別少數群體的學生也很有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此外,在預防和干預校園性別暴力的制度建設過程中,應加入SOGIE視角,明確提出反對基於包括性傾向、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在內的性與性別暴力,並保證相關制度得到切實的貫徹執行,以實現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平等對待不同SOGIE身份的學生,使校園真正成為一個對所有學生都意味著安全與尊重的場所,創造一個社會性別平等的校園環境。
(作者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