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老师看了我的书《培训师成长手册》 后,觉得很实用!就决定在公司内部分享书中的第三章内容:“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是我根据自己十几年来量身定做的经验总结而成的模型,涵盖了诊断和调研、明确培训需求、课程设计 三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
下面是茜茜老师给我的留言内容,以及我的回复:
苏平老师:
您好!今天给公司同事分享了您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前半部分,及到大纲确定。在培训中发现,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请您指点。
问:
一、在培训到鱼骨图的时候,发现可以无限制的分析下去。鱼骨图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培训问题和咨询问题吗?我以您书中“为什么员工心态不好?”为例子让同事分析,分析出来培训能解决的问题很少,那是不是针对培训能解决的问题继续细分呢?还有在鱼骨图分析的时候大要因、中要因、小要因的隶属关系很难确定,这个应该是没有关系的吧?
答:
1、进行鱼骨图分析的目的,是要通过找出导致问题(如:“为什么员工心态不好?”)发生的种种可能原因,从中确定培训能够解决的小要因,作为编写访谈提纲的依据(问题点越细化,访谈就越容易聚焦。)
若您事先了解到,导致该问题发生的非人为因素较少,可以请大家运用鱼骨图时,只分析人为因素。
2、鱼骨图中的 大、中、小要因 是包含和被包含关系。区分的标准,您可以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区分,如:大要素为:知识、态度、技能,中要素分别为: 知识、态度、技能下面的分支(不同的对象,分支不同,如:销售人员应具备的技能,跟行政人员应具备的技能就不同)
问:
二、 在讲到找差距的7个方法和需求调研的3种途径的时候,总是觉得有点雷同,两者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呢?
答:
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的途径,是指您获得培训需求的路径。找到差距的7个方法,是具体的方法,二者没有冲突。在通过访谈、电话或问卷 获得培训需求时,您可以同时使用7个方法。例如:您在进行现场访谈时,可以辅以 行为观察或小组讨论法,帮助您获得更客观的信息,判断访谈对象的内容是否真实? 您在进行问卷调查前,也可以辅以资料数据分析法,帮助您确定问卷的内容和侧重点。
问:
三、 在讲到找差距的7个方法时,我用您书中(“为什么员工心态不好?”适合那些找差距的方法)给大家做,请问有没有比较合适的答案呢?
答: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同企业,不同员工,在心态方面,可能由不同的要因导致。
如:员工心态不好,可能跟 企业的制度、员工自身、管理人员 三方面有关。根据这三个大要因,再结合企业状况,细分中、小要因,从中选择导致本阶段 “员工心态不好”的小要因,编写访谈提纲。
问:
四、 您的书《培训师成长手册》里,在访谈提纲中,有一句“访谈中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访谈中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不就是访谈的目的吗?您的意思是不是指所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是什么呢?是鱼骨图吗?这块很多人提出异议,我也没有讲很明白。
答:
“访谈中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是指我们在设计每一个问题时,都需要问自己: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想得到哪些信息?被访谈者会如何回答? 这样的回答是否能满足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
问:
五、 在剥洋葱法的时候,我的同事可以剥出很多结果。这个是不是正常的呢?觉得剥洋葱法是不是跟发问人的引导有一定关系呢?
答:
剥洋葱法,将本次的答案作为下次的问题,通过连续5次发问,找到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的方法。
运用剥洋葱法,并剥出很多中结果是正常的,因为不同的回答,会引导出不同的回答。
同时,我们剥洋葱的目的是找出 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不建议大家讲答案侧重在公司制度、外部因素等非人为因素上。如果分析出来都是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失去了剥洋葱法的意义。
问:
六、 在讲剔除法的时候,(因为这个在书中没有),只是您PPT中有,那个主因指什么呢?是不是指剔除掉培训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另有所指呢?得到的问题又主要指什么呢?
答:
主因是指 运用鱼骨图分析得到的:导致 培训需要解决问题 产生的小要因,在通过访谈后,对访谈资料进行汇总后,剔除掉培训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现频率低的因素后,得到的关键因素。
案例演练: 员工心态不好
我们先复习一下 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的5部曲,及其各环节的要点,见下图:
图一
这五个部分,环环相扣,就像流水线作业的各工序,每一道工序既是上一道工序的输出,又是下一道工序
的输入。
所以,在进行每一个环节前,都要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例如:在鱼骨图环节,问自己:运用鱼骨图进行问题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能够清楚地告诉自己:聚焦(聚焦于培训能够解决的问题,聚焦于导致待解决问题发生的关键要素)
这时,我们就知道自己不能浮于表面现象。
例如:沟通不良,一定是部属的问题吗? 或者一定是沟通技巧的问题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前,我们都不能下定论。
明确了这点之后,我们就会在运用鱼骨图进行问题分析时,尽量找到涵盖本公司状况、较全面的大要因。
并细化中、小要因。最后从中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主因,作为制定访谈提纲的依据。
确定大、中、小要因,是在初步了解公司状况的情况下做出的。要更明确地知道产生问题主因的责任单位或人员,需要进行诊断和调研,访谈是最常用的方式。
制定访谈提纲,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访谈更有针对性,聚焦于跟主因相关的内容。
我们按照 诊断和调研的五部曲来演练一下:
1、鱼骨图
运用鱼骨图分享导致员工心态不好的大要因有: 制度、员工、领导 。中、小要素见下图:
图二
通过对公司现状的分析,得到结论:导致员工心态的责任者是领导,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良”(见上图红色的圈内), 是导致: “员工心态不好”的关键因素。
鱼骨图环节的输出: 领导与员工的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心态不好。这是编写访谈大纲的依据。
2、访谈提纲:
输入: 领导与员工的沟通不良,导致员工心态不好。
围绕领导与员工的沟通不良,编写访谈提纲。
首先,要选定访谈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问题。一般我们采取360度访谈,即访谈主要对象的上司、 部属、内部顾客(跟其业务相关部分和人员)。其中,制造型企业的质量部门,和服务业的售后服务部门
都是必须访谈的对象,因为他们是矛盾的爆发点,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
同时,访谈人员的选择,最好是找人们常说的“刺头”。因为他们比较容易说真话,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假设这里的领导,是指基层管理人员,那么我们的访谈对象除了 基层主管,还有其部属(即员工)、上司和平行单位。
针对这四种对象,我们若想了解 基层主管跟部属的沟通不良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提纲:
1)基层主管:请问您在跟部属沟通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2)员工:请问您跟主管沟通时,有哪些困惑或问题?
3)中层主管:请问您认为 基层主管在跟部属沟通方面,还有那些方面有待提升?
4)平行单位:请问您跟基层主管沟通时,有哪些障碍?
3、访谈、记录
根据上述提纲进行访谈时,我们需要围绕“基层主管与部属的沟通”这个主题进行。在访谈过程中,运用剥洋葱法和互相验证法,对被访谈者的话进行判断和澄清。
同时,记录事实描述的中心词,而非判断或总结。(例如:当被访谈者说:“我跟主管说话时,常常被他打断”。如果我们记录为:“常被打断”,就是事实描述;若记录为:“听的技巧欠缺”,就是判断或总结)
4、访谈资料汇总
所有访谈结束后,我们将所有跟“基层主管与部属 沟通不良”相关的中心词一一列出来,并按出现频率排序。
假设,我们记录了12个跟“基层主管与部属 沟通不良”相关的中心词,我们可以从中选取出现频率为前六位的中心词,分别为:
常被打断(7)、工作要求:做好!没有标准(6)、边听边看报表(6)、口头禅:你们总是出错(5)、用命令的语气说话(4)、口头禅:不知道你们整天在想什么?!(4)
我们把将上述6点分为2大类:
1)常被打断 、边听边看报表、口头禅:你们总是出错 --态度
2)工作要求:做好!没有标准、用命令的语气说话(4)、口头禅:不知道你们整天在想什么?!--如何说?
5、确定主题
根据上面的访谈资料汇总,运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得到下面的树形图:
图三
从上图可见,我们的培训主题,不像常规,一开始就设定好的。
而是根据对访谈资料进行汇总,将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心词进行分类,再取涵盖这些分类最小的主题,作为培训 的主题。
所以,我们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树形图得到的 培训主题是《如何说,更有效?》,而非《沟通技巧》
(这个主题内容范围较广,包括了沟通的概念、前提、原则、说、听的技巧等内容,很难有针对性)
明确主题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树形图,设计课程大纲了
图四
从上图可见,课程大纲,其实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树形图中,问题点(及访谈汇总中的中心词)的相应对策。
我们从图三,可以得到下面的课程大纲:
图五
课程大纲的设计,也比较灵活。例如:大纲“尊重”中的“你喜欢人身攻击吗?”,是图三“你们总是出错”的对策,我将其归为人身攻击。 您也可以将其归为上图大纲“先心情再事情”中的“就事论事”。
原则:只要符合您课程设计的逻辑即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