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给韩春雨钱和荣誉的部门来走两步

    时间:2016-10-13 11:46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是时候了。”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态。不止是他,还有北大、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的13位中国生物学家联名,呼吁对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那个“诺奖级”学术成果,进行学术调查。他们认为,“处理不好的话,会严重影响中国科学家的声誉。”

    几个月前,当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无论中国学术界还是吃瓜群众,都觉得振奋不已。一个“三无”学者,在一个不知名高校,在科研条件异常简陋的环境下,做出“诺奖级”科研成果,这样的人生逆袭,实在让人感佩。

    韩春雨的故事,不仅征服了鸡汤界,也成为各种荣誉和科研经费追逐的对象。据称他所在河北科技大学,顺势成立了经费高达数亿元的基因编辑中心,第一批数千万元的一起招标已经完成;同时,韩春雨成为“河北省最美教师”,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再同时,韩春雨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荐人选……

    给韩春雨钱和荣誉的部门来走两步

    重视科研创新、重奖优秀人才,这都没问题。毕竟韩春雨的论文,当初实打实地出现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不能因为后来出现质疑,我们就马后炮式地追问当初赞誉和奖励的合理性。何况,韩春雨的科研到底有无问题,还有待权威的调查认定。但耐人寻味的是,各有关部门追加荣誉的时候,行动何其迅速;如今面对质疑的时候,反应何其迟缓。这不应该。

    质疑韩春雨的,并不是吃瓜群众闲来生非,而都是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大多耗时两个月,数次重复和验证,却无一例外的全军覆没。表达质疑的,除了这次联名的13位中国生物学家,还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从国际学术惯例来说,无论韩春雨还是他所在大学或者相关学术机构,都应该有更及时、更详细的回应或调查。

    面对持续质疑,韩春雨本人的回应很强硬,“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作为个人来说,这当然是他的自由,相比于和他打嘴仗,现在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正是那些给他巨额科研经费、给他荣誉加身的机构。个人的问题再大,终究不过是个人问题。但如果面对可能的学术造假,相关机构却无法进行妥当的应对,那才是最大的悲剧。

    “天才”可遇不可求,但营造适合“天才”存活的土壤,那应该是一个国家可以扎实去做的。一个“诺奖级”的研究出现,纷纷争着去给钱、给荣誉,这样的事谁都会做,从支持科研创新的层面说,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面对科研争议,能迅速启动裁决机制,尊重事实和真相,拿出有说服力的权威结论,才是检验科研制度环境是否健康的标准。

    韩春雨引发争论之后,舆论经常拿日本的小保方晴子举例,其被举报可能存在研究失实之后,所在单位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专门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最终给出其存在学术不端的结论,并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一个科研人员的造假,不会损坏一个国家科研团体的声誉,不能有效治假惩恶才会,并且可能滋生劣币驱逐良币之势,恶化科研环境。

    韩春雨是不是小保方晴子,现在论断还为时过早。但如果相关部门不能给出更妥善的应对,那足以证明中国和外国科研创新层面的差距,首先不在缺少科研“天才”,而是我们的“天才”土壤存在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