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成因调查 恰同学少年为何如此暴力?

    时间:2016-11-28 11:06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安全教育走进学校

      近日,贵州毕节纳雍县八年级学生郑雄,在考试后回宿舍的路上被多名同学强行拉出学校,遭围殴后死亡。在此之前,江西永新县9名女生围殴另一女生;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福建福州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媒体报道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四五十起。纵观这些暴力事件,不难发现,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其中,大部分人还是在校读书的学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处于花季的孩子们成为了这些校园暴力事件中的主角?校园暴力频发又该如何反思?

      分析

      产生校园暴力

      的心理诱因

      校园暴力背后的心理诱因是什么?家长应如何应对?日前,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救援技术教研室主任、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单学娴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做了解答。

      1.长期暴露于暴力环境之下

      如果儿童长期处于暴力环境下,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比如,会使儿童逐渐认同暴力中施暴者,阻碍儿童的道德发展,还会使儿童对暴力表现出病态的适应等。目睹父母使用暴力的儿童,不仅看到了暴力行为,而且也能观察到暴力发生的环境、暴力的情绪“引爆器”和暴力的后果。这些观察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非常重大。孩子会复制、模仿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从家长身上“学习”暴力,这种情况最常见。

      2.青少年的潜在本能

      产生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3.性格因素

      一些不太乖的儿童,比如易怒、粗心大意和容易冲动的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往往具有暴力倾向。对于这些难以对付的儿童,父母最先的反应通常是愤怒和敌意,接下来又会去试图抚慰孩子,这样就导致了一种矛盾。如果儿童认为世界充满了敌意和矛盾,那么他将会忽视社会规范而自行其是。

      4.应对压力的方式

      青少年不得不去应对许多人际的、个人的和环境的压力。他们往往以攻击的行为方式来应对这些压力。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这些行为,同时学校和家庭也缺乏良好的环境的话,那么,这些富有攻击性、爱冲动行事的儿童,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反社会行为的、参与犯罪的青少年。

      调查

      记者

      “日常摩擦”

      诱发校园暴力

      的主要原因

      近日,一份针对今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日常摩擦”引发的暴力多源于生活小事,双方在矛盾中情绪失控往往是酿成恶果的主因。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在这些校园暴力事件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近日,记者走访了多所中小学,并就此采访了多位学生、老师、家长和业内人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