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西藏日报数字报刊

    时间:2016-05-04 13:08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解决“非遗”后继乏人之困局

    巴桑次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非遗传承在年轻人当中的关注度、热情度不高,导致很多非遗项目因缺少传承人而举步维艰。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传承人已成为我区非遗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众所周知,非遗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而传承人是非遗的灵魂,没有传承人,非遗将不复存在。

    庆幸的是,我区已将加强非遗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纳入到《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中,以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推动我区非遗保护工作走向快车道。尤其是近年来,我区开展的非遗进校园工程,让学生从小受到很好的非遗传承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这不得不说是解决非遗后继乏人困局的一种好办法、好措施。

    我区自2014年出台《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意见》以来,已有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日喀则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等7所学校被命名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基地。各地(市)也根据自己的特色,积极打造非遗进校园项目。如今,林芝响箭技艺已进入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拉孜堆谐、曲水牛皮船舞及其他一些非遗手工技艺,也不同程度进入校园,最终逐步使非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后继人才。

    为了提高非遗传承在年轻人当中的关注度、热情度、兴趣感,我区各学校要通过各自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编印宣传册、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介绍非遗基本知识。同时,邀请我区非遗专家或学者在广大师生中讲授非遗相关知识;组织我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近距离进行技艺传授;举办非遗成果展览和组织非遗优秀表演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等各种方式,让师生全方位、多角度亲近非遗、了解非遗、共享非遗、热爱非遗,这无不是一件让人点赞的举措。

    笔者认为,非遗进校园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程,除了非遗进校园要长期开展、深入开展外,我区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及各学校要共同来编纂有关非遗知识读本,作为学生课外读本,让他们从这些读本中能够很好地学习和了解我区非遗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将一些好的非遗内容甚至是项目归到我区部分高校非遗学科的建设当中,那么非遗进校园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只有非遗在年轻人心中播下种子、扎下根,才能使我们的非遗工作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我们大家共同为非遗进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