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校园足球的热潮在各地渐起,校园内与校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关小学校园足球文化节上周揭幕,开幕式吸引了学生们的视线,尤其是小孩与大人间的“比赛”引人关注。
三线城市的校园足球活动方兴未艾之时,一线城市的学校更是不甘寂寞——“活力校园—2016足球欢乐季”上周在上海市静安区工人体育场举行,首批10所试点学校参加了活动; 北京市东城区二外附中瑞祥民族小学日前迎来中国足协元老队的到访,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元老们亲自指导小球员踢球……
在众多校园足球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耳闻目染,势必增加对足球的感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这项运动。
不过,在这些活动中,绝大多数学校普遍注重对足球的“操练”,似乎离开“动”,校园足球就失去了意义。在一所学校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请足球名宿在球衣上签名,但被问及签名者是谁时,孩子们不但摇头,而且回答也令人啼笑皆非——“因为看前边的人找他,所以我也找他了……”
孩子“从众”无可厚非,这是其年龄特点决定的,但在这无忌童言背后却折射出足球文化的普及还不到位。
“踢”显现的是足球的硬实力,文化则是与这项运动相生相伴的软实力,当二者完美结合后,足球会更加熠熠闪光。正在蓬勃发展的校园足球注重孩子运动技能的培养理所应当,与此同时,还应向孩子灌输相应的足球文化,使之逐渐领会踢球的意义,这将坚定他们的足球之路。如果缺少文化依托,足球在青少年心目中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是当体能要求渐渐提高后,畏难情绪可能困扰部分人,倘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或许就会半途而废。而足球文化恰恰可以充实青少年的思想。
足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励志的过程,无以计数的参与者历经大浪淘沙,佼佼者脱颖而出的同时,身上也随之闪现出令人钦佩的精神光芒。
当前,参与校园足球的青少年其运动技能或多或少都有增长,具有天赋者也不乏其人,但对这项运动的发展却知之不多。在足球文化浩瀚的海洋中,姑且不谈其久远的历史,仅球星成长的故事便数不胜数,无论是贝利、贝肯鲍尔、克鲁伊夫,还是梅西、C罗、穆勒,没有谁能轻而易举获得成功,他们无一不是经过艰苦磨炼才成为耀眼的明星。
球星闪光的一刻无疑让人倾倒,他们的成长经历更加催人奋进,对于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少年而言,获取足球技能增长的时候,再辅以足球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稳固其在足球上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足球之外诸多领域的提高。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假如校园足球在这方面还有不足,应当尽快补上足球文化这一课。
(稿源:中国体育报)
责任编辑:李雪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