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高校校园贷 怎么摇身成了高利贷

    时间:2016-05-30 15:53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大学生,因身背数十万元欠款而选择自杀。近日,发生在邻省河南的一起悲剧事件,让“校园贷”成为热门话题。

      这些名目不同、花样繁多的校园贷款,几乎都声称帮助大学生“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记者在持续多日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聊城一些大学生对“校园贷”也不陌生,很多人都有使用“校园贷”进行分期消费的经历。甚至,还有一些人以此为业,当做赚钱的“兼职”。

      “校园贷”的提供者是谁?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借来的钱都用来做什么?“校园贷”看似快捷方便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利润途径?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校园贷”又有什么样的风险?

      连日来,记者深入水城部分高校,同时联系到从业人士和金融监管部门,试图揭开“校园贷”背后隐藏着的利益链。

      现状:

      “校园贷”广告深入大学生活

      “0担保、0首付”“首次500内免息、最高3000提现”“iPhone6 Plus 16G,月供270元”……4月8日,在聊城某高校校园里,几处小广告云集的宣传栏里,这样的广告整齐地贴在显眼的位置,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目光。

      在一家职业院校,餐厅外的布告栏上,一则新近张贴的校园贷款广告很是明显,不仅宣称“强强联合,分期有礼”,还留下了“推荐者”的电话和QQ。

      同样的广告,在同样的时间也出现在了某独立学院。除了推荐者的联系方式之外,整幅广告海报一模一样。某高校一位刘同学说,这类广告集中在四个地方出现,餐厅外、水房边、提款机旁和宿舍楼内的公共卫生间。

      在一处布告栏里,因更换频繁,广告已经有厚厚一层,记者发现其中不乏“校园贷”的海报。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他们(指贴广告的人)之间也有竞争,所以类似的广告贴上不久就会被覆盖。但不管走到哪儿,只要是人流量大的地方,这些广告就不会间断。”

      这些还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影响。不管是专门针对学生的分期购物网站,还是号称“扫码取钱,极速到账”的信贷业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尝试过此类信用贷款的在校大学生不在少数。

      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不少广告在发布贷款内容的同时,也会留有“校园代理人”的QQ和发布“招聘校园代理兼职”的广告。据了解,作为校园代理的学生,以此为生财之道,介绍成一个学生客户,便可以拿到若干返点。

      调查:

      三种平台是“校园贷”主要提供者

      铺天盖地的广告,到底是什么人在提供?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随着大学生消费需求的旺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一市场。目前,“校园贷”的提供者主要有三种类型:分期购物平台、P2P贷款以及部分电商。

      分期购物平台主要吸引大学生在平台上贷款分期购物消费,有些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在他们的主打产品中,苹果手机和电脑出现频率最高。

      P2P贷款方面,则主要宣称用于助学、创业、消费等。在聊城某高校,一款“校园贷”产品就声称“最高5000元最快5秒到账”,帮助大学生去购物、旅行、约会。

      除此之外,一些传统电商平台也在涉足这一领域。一些大学生告诉记者,淘宝“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提供的购物信贷服务,也很受欢迎。

      “现在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一些人都不用通过看广告就能自己‘办贷款’。”一名大学生在采访中提到,一些线上的APP,也在做着同样的生意。

      按照他的指引,记者用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都试验了一下,打开苹果商店或安卓应用,输入“校园贷”关键词,相关手机应用就会弹出不少。而在58同城等一些网站上,大学生贷款的广告也是琳琅满目。

      这些APP,贷款几乎“无门槛”,只需要提供邮箱或手机号,就能成功注册。一些APP称只要填写身份证号、学号、在读院校专业、毕业时间和所住宿舍,以及一张银行卡号,几分钟内就能审核通过。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校园贷”,排名靠前的一家校园贷款平台的页面上显示,平台申请人数超过88万人,并滚动显示借款人、借款人学校及借款金额等信息,借款额度多在10000元左右。

      案例:

      利滚利无力偿还被持续追债

      采访中,记者联系到一名“校园代理人”。这名同学仍然大学在读,他说可以帮记者办理各种分期贷款及购物。

      记者表示想办理iPhone6s Plus(16G)的分期,并且不想让家人知道。这名“代理人”表示,只需填一张申请表和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分期,并且给记者推荐了24个月每个月270元的业务。这样算来,比市场价格5300元-5800元高出不少。

      当记者表示不光想买手机,还急需现金时,对方表示,现金也可以办理,1500元六个月免息,3000元以上则需要身份证和学生证,并提供一张银行卡。如果顺利通过审核的话,第二天钱就可以打到银行卡上。

      这名同学表示,他办理的贷款不扣手续费,他们的“工资”由公司按月发放。记者表示,万一不能按时还款会不会被告知家人时,对方明确表示不会,称公司只是会派人催款。

      在和记者沟通的过程中,这名“代理人”说大部分学生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电子产品。而能满足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需求,或许是“校园贷”与大学生一拍即合的关键原因。

      吴棣(化名)是我市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吴表示,自己并未尝试过“校园贷”,但身边不乏“校园贷”的尝试者。“主要是买手机和电脑,分期每个月还得不多,生活费里省省就有了,品牌手机也有面子。”至于万一还不上怎么办,小吴表示,“借借或者自己想别的办法呗。”同时他也表示,几乎很少人会跟家里摊牌。

      对于还未树立起正确消费观的大学生来说,危机就隐藏在盲目的消费中。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聊城某高校学生李力(化名),最近一段时间饱受追债困扰。他借了3000元的“校园贷”,分期每个月还300元,分12个月,一年内还清。实际换算下来,他付出的利息,要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不超过银行利率四倍”的标准。

      李力在还了七个月之后,无力偿还剩余的欠款,现在利滚利已经到了4000多元。因为没有按时还款,说话蛮横还文着身的“催债人员”曾找到李力所在院系的办公室,公然吵闹要债,对李力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提醒:

      “校园贷”钻监管空子打法律擦边球

      我市一家高校某学院团委明老师告诉记者,“校园贷”不管打着什么旗号,都是利用了学生年轻、不成熟的特点。一些学生本身没有经济来源,却又盲目攀比盲目消费,如果欠下债,因为分期费率高、违约罚息高,追偿债务的手段又“激进”,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而在金融监管部门看来,“校园贷”目前就是“就是钻监管的空子,打法律擦边球,通过学生的非正常消费获取暴利”。“校园贷”利率比较高,存在风险揭示不充分、把关审核不严格等问题,行业亟待规范发展。当然,当前学校的理财教育也亟待加强。

      明老师表示,对于已经成年的高校学生来说,完全杜绝他们的一些金融活动不太现实,但他们会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等正规渠道合理赚钱合理消费,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贷款看起来容易,一旦消费欲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坑越挖越深,成为一个无底洞,学生就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甚至犯罪。”明老师说,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此类平台的规范和监管力度。

      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了解到,此类平台目前鱼龙混杂,除了小部分正规的小贷公司外,仍有大部分并未进入央行的征信系统,P2P网贷平台也没有太明确的监管机构,仍游离于监管之外。法律对民间借贷超同期银行贷款四倍利息部分不予保护,如果避免不了借款行为,尽量选择正规机构,养成守信意识,助学贷款和信用卡借款一定要按时还,若形成不良记录,会严重影响以后的就业、工作和生活。

    [责任编辑:石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