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一场沙龙 听雍琦解读朱彝尊和鸳鸯湖棹歌

    时间:2016-06-19 11:01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书展现场,人们的购书热情持久不衰,图书销售爆棚。与此同时,数场关于嘉兴地方文化的沙龙活动也吸引了市民的目光。

    6月9日下午,对嘉兴本土文化有着特殊情怀的雍琦出现在书展的文化沙龙上。这个出生于1981年的年轻人,是地道的嘉兴人,目前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趁着端午假期,雍琦回到嘉兴,与喜爱本土文化的市民进行了一场题为“朱彝尊和鸳鸯湖棹歌”的文化交流沙龙。

    对于朱彝尊这位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故乡先贤,雍琦有着深入的研究。沙龙活动上,他带来了自己于2013年编撰的《鸳鸯湖棹歌》一书。书中收录了全部100首古诗,并对诗进行了全新的详细注解。

    嘉兴的文化爱好者,对于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并不陌生。热衷于关注这位本土前贤的市民,更多是一些年长者。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来到沙龙现场,倾听雍琦这个晚辈后生对朱彝尊及其作品的解读。雍琦的交流发言非常全面,朱彝尊研究爱好者们认真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雍琦解读发言中的亮点。

    雍琦说,早在他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读初中时,就通过当时的校园乡土教材对棹歌有了初步了解。后来,他在复旦大学攻读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一本17万字、182页的《朱彝尊年谱》。对朱彝尊的研究,让雍琦将所学专业和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承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通过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雍琦对棹歌这种古诗体有了深入研究。他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以“棹歌”为名的诗歌创作。到了明清时期,文人创作棹歌呈现出空前的规模,明清两代,约有170多位诗人创作了上万首棹歌,尤以清代为盛。这个时期的棹歌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文人对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开始重视起来。表现在棹歌创作中,就是棹歌的地域特征越加明显起来。可以说,朱彝尊以后的棹歌创作者,大多用棹歌来写地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地方特产等,以有限的文字,来传达某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蓬勃的生命气韵。

    文化沙龙活动中,不少市民对朱彝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令雍琦再次感受到了家乡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力。他说,这本书编撰过程中,朱彝尊十世孙朱奕隆以及朱彝尊研究会、嘉兴市诗词楹联协会都给予他很多帮助。他编撰的《鸳鸯湖棹歌》,主要是面向青少年,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口味。之所以如此,是希望更多的嘉兴学生能够像自己当年那样通过了解家乡而喜爱上历史文化,将优秀的本土文化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