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各国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美校警可带枪抓人

    时间:2016-06-19 12:48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各国报道发现,美国与英国更加注重立法在遏制校园欺凌现象上的作用,德国与挪威则赋予学校一定的权限,让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欺凌者进行处罚或干预,澳大利亚和日本都通过第三方来帮助学校、家长及学生,针对校园欺凌进行分析、调查,提供解决办法。

      政策立法

      美校警可带枪抓人 英学校有疏漏会被追责

      美国可以自由购买枪支,这让家长们格外担心留学生在美的人身安全。据记者了解,美国在校园安全问题上走的是一条力图防患于未然的道路,各州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目标。

      另外,美国还在提高校园的安全保卫措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求生能力。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州就建立了校园警察制度,校园警察享有与真正的警察同样的权力,他们可以携带枪支并拘捕犯人。同时,美国的中小学(微博)严格遵守“不宽容原则”,学生即使有些小的违法行为也会受到处罚。

      英国在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时,采取了以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在国家政策上,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在社会层面,通过举行反欺凌活动,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

      在教育者层面,强调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上的法律责任。另外,学校还关注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2007年,英国启动了一项小学自助反欺凌工程,主要是请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协同老师,一起反对同学间欺凌行为。

      学校权限

      德校方能送学生强制管教 挪威学校可限制学生行为

      德国对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关注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校园“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管教。

      而且,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从爱护小动物开始的。

      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为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挪威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外部支援

      澳政府设立网站互动 日第三方介入协助

      据大洋网报道,澳大利亚不少中小学校长期存在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暴力问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公立学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园欺凌现象就有60多起。很多受辱学生在被欺压后,往往不敢告诉家人或老师,致使一再遭辱。有人因此不愿再去学校,有人心理受到很大创伤,有人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与各学校共同发起了“禁止欺辱行为”运动,并建立了互动网站向家长、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对付欺辱、骚扰和暴力可采取的办法。

      政府采取的保护学生健康安全的措施包括:通过《全国安全学校框架》来协助学校积极打击校园内学生间欺辱行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同情心、宽容和理解的品质,以消除校园中的骚扰、以大欺小等现象。

      根据日本《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日本文科省的原则是“早发现、早预防”,并且为监护人、学校等相关者明确指出了各自的职责。

      日本学校设有专业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儿童安全对策支援室”,一般由律师、心理医生、前警官和大学教授组成。不仅在早期为学生、教师提供咨询,也在欺凌事件已经发生后的调查阶段提供第三方的独立意见,防止学校或教育委员会因为私利牺牲学生的利益。

      同时,日本文科省还要求学校在发现施暴学生有涉嫌违法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协助调查。警方作为独立于学校和教育委员会的第三方,能够防止出现“私了”的情况,给被害学生带来二次伤害。

      整理/记者 李志豪 制图/廖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