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三封遗书是对校园欺凌的血泪控诉

    时间:2016-06-24 18:29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今年15岁的陶某某,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初级中学八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就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陶某某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陶某某留下的三份遗书中,家人得知孩子自杀背后的原因:校园欺凌。(6月19日《河南商报》)

      15岁、服毒、遗书、自杀……这些词眼合成的惨剧,充斥着反差和不可思议。比惨剧本身更让人悲痛的是:三封遗书字字剜心,既透露着受尽折磨后的绝望,更是对校园欺凌的血泪控诉。

      毋庸置疑,把陶某某直接逼上绝路的,是那几个凶狠的同学:他们以形同奴役的逼拿饭盒、打开水、倒洗脚水乃至殴打等方式,完成了对死者的人格绑票。而溶入日常的肉体折磨、精神侮辱叠加,也让压垮陶某某生存希冀的“稻草”不断堆高。可见,校园欺凌形成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被纵容,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总要做“老大”。同时,全球流行文化中对暴力的大肆宣扬和美化,造成孩子心理的误区。相比之下,我们教育体系中珍爱生命、遵守法规和生理卫生的教育,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惩戒都显得很无力。

      遏制校园暴力,要通过立法对家长、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进行明确,让他们真正发挥教育、提醒和干预作用。古语所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恃强凌弱欺压良善,家长往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长监护、教育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该追究监护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构建校园安全监控网络,完善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现、规劝、举报和处置预案,切实将依法治校落到实处。此外,要全力遏制和预防校园欺凌,还要有强大的正面引导,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引入生命化道德教育,教育孩子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

      当然,校园欺凌其实是成人世界“丛林法则”在孩子中的一个缩影,总爱欺负同学的孩子身边,多半有恃强凌弱的成人榜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恶人”,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绝对的作用。不难理解,人出生后,从学说话、走路开始,就受到了父母、家人的影响。因此,要遏制校园欺凌,孩子的家人和教师等要以身作则,做出依法尊法、平等友好、文明礼貌和知书达理的表率。

      道理说起来都不新鲜,可总要靠悲剧去敦促补缺、唤醒反思,本就是种悲催的事儿。而要终结类似悲剧的发生,求解之路绝不仅限于对个案、孤例的调查、处理和善后,而应从个案的愤怒中更理智地抽身,加强预防和惩戒,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多方面出“硬招”,进行系统性求解,唯此才能告慰这个“以死控诉校园欺凌”的少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