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
还没走下路演台,王宪成就被一群人团团围住。“交换下名片”“我们到外面仔细聊一下”……几张名片几乎同时递过来。7月2日,在成都参加这场路演前,这个即将走出校园的创业者显然还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有些受宠若惊。
王宪成拿到的6张名片中,4张来自创业孵化器的相关负责人。
曾经,创业者苦苦找孵化器,如今,越来越多的孵化器开始到路演活动、高校、科研院所发掘项目,找创业者。
创业孵化器为何频频主动出击?成长中的孵化器,究竟面临怎样的烦恼?
□本报记者 李龙俊 张岚
A
闲置的孵化器
频频出击给出优惠条件,但部分孵化器空置率偏高
“负责创业孵化器的人去电子科大和川师大了,找项目!”6月30日早上,成都下着大雨,企业服务机构“公司宝”成都总经理罗劢表示,“正是高校毕业季,抓住这个机会找好苗子。”
5月,“公司宝”在成都的创业孵化器才完成装修,55个工位尚无创业者入驻。
刚在成都推出孵化器,“公司宝”并不十分着急,但成都城北一家孵化器的负责人则有些焦虑。在该孵化器二楼,办公桌椅整齐排放,墙上装饰着动漫图,但崭新的办公空间迟迟等不来创业者,孵化器经营方时常将楼梯间的灯关掉。“没人,关灯省电。”该孵化器现场负责人愁眉不展,“但又不可能随随便便找一群人进来吧。”
抢人、抢项目成了孵化器的选择。不仅是频频出击主动推介,孵化器还给出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条件。
强大的创业导师资源给创业者开拓思路;定期组织活动,让项目与投资人面对面,好的项目能直接获得投资……诸如此类的承诺成了标配。还有更实在的条件:前3个月不收任何费用,包括每个位置399元的工位费;初期,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甚至可以提供住宿,如果创业失败,这些投入不用创业者还一分钱。
不过,即便如此,记者走访后发现,部分孵化器尤其是新创设的孵化器空置率超过50%。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给孵化器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B
扩容的孵化器
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四川一年半新增超一百五十家孵化器
孵化器空置率提升,背后是我省创业孵化器近一年半的扩容。
2014年末,四川有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2家,加上其他类型的孵化器,总量不到150家;而到2015年底,仅成都就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93家,目前全川孵化器的数量已达300家,其中过半孵化器、创业空间是在近一年半内出现的。孵化器快速扩容,甚至有人调侃:孵化器太多,创业者不够用了!
2015年,我省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7家。此前我省印发《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措施》,提出省级科技计划每年设立5000万元以上孵化器建设专项资金,新建孵化器最高支持100万元,改扩建孵化器最高支持50万元。
而扩张更快的,是民营孵化器。
“我要辞职出来创业,做一个纯民营的孵化器。”2015年6月,“80后”卢宇翔告诉前来调研的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彼时,他还在负责运营四川省最大的互联网专业孵化器——创业场。今年5月19日,卢宇翔位于成都高新区的“NEXT创业空间”迎来第二期项目路演,6个项目参加路演并展示自己的产品数据。
本土成长的孵化器之外,省外知名孵化平台包括十分咖啡、光谷创业咖啡、黑马路演等也进入四川,腾讯众创空间也宣布将在川落地。
一些地产行业机构也纷纷加入孵化器建设中。世联行等创立的“小样青年创业社区”落户四川;万科北京公司CEO毛大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均推出类似产品。
“好像办创业孵化器是门槛极低的事。”各行各业参与创办孵化器,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教授级高工邹长江有些无奈。在四川,邹长江是孵化器行业的元老级人物,1989年便参与筹建全国首批、省内第一个创业孵化器。包括迪康药业、中光防雷、卫士通等知名川企最初都是从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毕业”的。
C
稀缺的孵化器
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深度培育项目的孵化器偏少
刚刚从西华大学毕业的余志强没有像多数同学那样急着找工作,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公司营业执照,准备打造一个管理游戏软件项目。“项目还停留在文字加图片的阶段,必须要找人帮我写程序、做软件。”此前一家孵化器愿意为他提供工位,但被他拒绝了,“我还需要更多的帮助。”
像余志强一样,创业者需要的孵化往往远不止一间办公室、一张办公桌。
牛牛宝科技主攻互联网金融领域,在创业3年后,公司发起人鞠翔决定迁出写字楼,入驻第五维国际孵化器。“工位费每月不到1万元,在写字楼需要3万多元,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鞠翔说,他最看重的是目前孵化器的大数据资源。第五维国际孵化器的发起人之一是国内知名大数据专家赵勇,他落户四川的清数科技公司,为安监、金融、电网等领域提供大数据服务。“想借清数科技的力量,帮我们深度发展互联网金融。”鞠翔称。
对创业者而言,在提供物理办公空间的基础上,他们最需要孵化器提供的是包括企业注册、工商等方面的服务,助力企业融资,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助创业企业项目做大。
实际上,能深度培育项目的孵化器充满吸引力。
6月17日,知名投资人盛希泰宣布,成都洪泰智能工场正式启动。该工场为创业者匹配了办公室以及基金投资,而最有特色的是写字楼内一个智能硬件微型工厂,借助这些设备,创业者能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正式启动当天,一大群人涌进该工场,人太多,鞋套都不够用。
7月1日中午12点,成都高新区软件园创业场灵感咖啡座无虚席,旁边的创业空间内,每间屋子的门上都有公司名字及创始人和项目介绍,同样并不缺人。“光从数字上看,我觉得300家孵化器真的不多。四川创业人群这么大,每家孵化器装100个团队,也才3万个团队,而四川想找地方创业的团队远不止3万个。”邹长江认为,目前,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孵化器还不够多,“如果新增的孵化器足够专业,四川再添200家也不算多!”
D
探索中的孵化器
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亟须精准找到自己的定位
部分孵化器“吃不饱”的同时,创业者的胃口却越来越大。
“一些创业者会比较几家孵化器,看哪家给的优惠多就去哪家。”在第五维国际孵化器的运营经理李涯看来,无论是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还是从自身长远发展考量,孵化器都亟需找到正确的运营方向。
目前,孵化器大致可分为政府背景的孵化器和民营孵化器两类。相比短期收益,政府背景的孵化器更看重企业成长后带来的就业机会以及纳税收入等,但对众多民营孵化器来说,眼下如何更好地盈利、生存下去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两种盈利模式是目前的主流。
一是收取适量的工位费以及服务费。但被视为“简单粗暴”的工位费模式往往还抵不了成本。
二是投资所孵化的项目,后期在项目获得机构投资时退出。“看似很美,实则不易。”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创空间负责人宫冠英认为,“且不论项目成功率低,即使成功退出,也要几年,没有实力的孵化器等得起吗?”
全国范围内,一些孵化器已经出局。今年初,创业孵化器“地库”发起人公开转让自己的项目;今年4月,深圳老牌孵化器孔雀机构因欠租金被清场……
但无论采用哪种盈利模式,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是生存下去的关键。“孵化器跟创业企业一样,都需要精准找到自己的定位。”天府新谷董事长王明新认为,真正的孵化器需要深入每一个企业,为企业嫁接资源、资金,提供服务,而非仅仅扮演着“二房东”的角色。
在邹长江看来,综合型孵化器应该能够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可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支撑。此外,孵化器还应成为政府政策的落实地,企业能获得哪些政策支持、奖励,孵化器应该非常清楚。而专注大数据、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专业孵化器,其核心竞争力应是丰富的行业资源。一个创业企业进来,能获得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真正嵌入到相关产业中,才有可能快速发展。“因此,‘抢人’之前,孵化器不妨问问自己能为创业者提供什么。”邹长江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