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生火中水冲厕 校园垃圾变废为宝
记者昨参观龙城高级中学“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 该模式将在未来的龙岗红花岭生态产业园推广
圆形球体为沼气储存柜。
发酵池注满了餐厨垃圾浆料,可以生成沼气。
工人正在整理发酵池。
在龙城高级中学,学校食堂生火做饭常用的是沼气而非天然气,洗手间冲厕使用的不是自来水而是中水……餐厨垃圾在这里实现了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做到了资源的有效回收。这得益于2010年由政府出资,在该校投入使用的“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
学校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有机固废经它处理后,可转化为可再生清洁能源、中水和有机肥。该项目负责人透露,将在未来的龙岗红花岭生态产业园等多个地方复制并推广这一模式。
运用中温厌氧装置
解决厨余垃圾异味
龙城高级中学住校人员约3500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000立方米,每天产生有机固废总量约3000公斤,这些生活污水和有机固废是怎样经过专业系统的处理,转化为400立方米中水,220立方米沼气和800公斤有机肥的呢?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龙城高级中学,了解位于食堂前一块空地的“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的运作原理。据介绍,在所有垃圾当中,最为有害的是生物质垃圾(主要是餐饮、厨余垃圾),这种垃圾容易散发异味,造成对环境的危害。对这种垃圾进行填埋或者焚烧,都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而设备中的 “中温厌氧反应装置”能较好解决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问题。
“中温厌氧反应装置”能使生物质垃圾在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使其与空气隔绝,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充分发酵,从而去除垃圾的异味,使其无臭。它的另一作用,是使垃圾中的可降解生物质转化为沼气,沼渣固液分离沼液,经水处理后变成中水,脱水沼渣则变成肥料。”
经过系统的处理,生活污水又是怎样被净化为中水的呢?全靠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活污水通过多级专业化处理,成功转化为外观清澈的中水。“在系统里,生活污水有经过生物槽、生物膜等多级处理,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成分,这些中水经变频给水泵加压后,便会来到使用末端,用于洗手间冲厕和绿化景观用水。”
随后,记者跟随项目负责人先后参观了学校餐厅厨房的沼气、中水等使用情况。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前,堆放着一袋袋有机肥,但站在前面却闻不到异味。“因为系统已对垃圾做了无害处理。垃圾处理过程中没有异味,自然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否则谁愿意学校餐厅挨着垃圾处理设施呢?”这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除了适用于学校,还适用于在企业、社会推广,未来将在龙岗红花岭环境产业园复制并推广。
做好垃圾减量分类
末端处理才是关键
对于“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在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厌氧发酵技术,夏日环保董事长俞伟敏十分认同和赞赏。过去一年,他一直致力于该项目在全国各地的推广。而他接触“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这个项目的过程也颇有故事。
俞伟敏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从事垃圾填埋与焚烧项目可行性项目研究过程中,他开始关注垃圾减量分类。但对厌氧发酵技术也是最近几年才深入了解。
“一开始并不知道,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物垃圾可以无害化生活污水可以转化为中水,沼渣能变成肥料。而我认识‘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有几分巧合。”俞伟敏说。
原来,有着多年垃圾减量分类行业经验的俞伟敏,前几年在坪山做一个污泥处理项目时,却遇到了不小的挫折:正当项目投入运营时,受到旁边一家垃圾填埋场的影响。令他原本顺利的事业出现了瓶颈。
一次旅途中,俞伟敏结识了坪山新区田心村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向他推荐了位于龙城高级中学的“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在接触这一项目的过程中,他对该项目运用的厌氧发酵技术由将信将疑到通过实验完全认同。
“能够将对环境危害最大的生物质垃圾转化为可用物质,这无疑是一项新颖的值得推广的技术。现在流行的制作各种酵素,其实原理和垃圾处理过程中厌氧发酵技术是一样的。”
而该项目对学校师生的影响,俞伟敏也看在眼里:“项目建在校园内,对师生来说无疑是开设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他们有意无意都会自觉地做好前端分类。”这让从事末端处理的俞伟敏颇感欣慰。
为了更好传达自己的环保理念,俞伟敏带记者参观了位于龙岗红花岭环境园内的龙岗区垃圾综合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他告诉记者,“零排放全资源化环境工程”模式未来将在该园复制推广,这或将带动龙岗红花岭环境园向生态产业园迈进。
俞伟敏反对垃圾粗放式填埋及焚烧,而主张对垃圾应先进行分类再处理。他认为,单靠个人、家庭、志愿者推广垃圾减量分类,不能解决量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和无害化处理,还要靠末端处理,依靠政府与垃圾分类企业的共同努力,深圳才能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洁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