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话题]让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改革

    时间:2016-07-27 04:04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话题]让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改革


    2016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日前在上海落幕,来自德国、英国、韩国等国内外16支u17男子青少年校园足球队在申城点燃了足球激情。除了绿茵交锋,各种中外足球理念的交流和融合,也在悄然进行。


    7月18日下午,以“足行千里启智未来――寻找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2016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前中国国青队主教练埃克哈德克劳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广沪等国内外专家汇聚一堂,聚焦各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一同探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方法与机制。


    [话题]让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改革


    学校体育突破为何选足球
    为什么要发展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的目标是什么?又如何去实现这样的目标?论坛上,身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王登峰,对此一一作了阐述和介绍。
    发展校园足球只是为了培养中国未来的足球人才吗?王登峰说,这只是发展校园足球三个“愿景”之一。他介绍说,发展校园足球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带动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
    他谈到,发展校园足球第一个目标,是为了让孩子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体育对于一个人起到的积极作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而是通过体育运动,让学生们能够学会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对手,能够团队合作,能够在顺境和困境的时候都能够保持冷静,保持理智,这是每一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品质。”王登峰说,“除了体育运动之外,很少有别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得到如此全面的提升。所以我们希望为教育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作出体育应有的贡献。”
    “中国发展校园足球的另一重要目标,是借此推动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王登峰直言,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中国学生要上14年的体育必修课,几乎是世界之最,但大部分学生最终却没有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没有培养出学生对某一项运动的持续热爱并为之不断练习,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从校园足球入手,就是希望在有限的体育课上和课后的锻炼中,让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至少一到两项可以伴随终生的,能够对这个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我们希望把足球作为体育课改革的一个试点,之后陆续再推出校园篮球试点、校园排球试点等,以帮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专项体育技能,并为其终身锻炼奠定坚实基础。”王登峰说。
    发展校园足球的第三个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足球梦想。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到2025年,全国将建设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校,确保每个学生每周至少上一节足球课,5000万学生受益其中。在王登峰看来,“体教结合”发展校园足球的最终目标,就是既要培养会踢球的律师、医生、科学家等人才,也要从中挖掘具有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职业足球运动员。
    培养有认知意识的智慧球员
    “没有灵活的头脑,在球场上就不会有精准判断,这是没办法踢好球的。”前中国国青队主教练埃克哈德克劳琛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如今中国青少年足球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之前他刚去普陀区一所学校的女足队伍参观,他对她们的训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在足球运动中,不需要太多的练习性的训练,而要培养运动员认知性的能力。”克劳琛建议,从小教运动员要想得快,要有认知能力,要有主动的意识,要有方向感,并且需要快速地作出决策。他认为,不管是什么运动,特别是培养足球运动员,必须要加强文化知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知识和学习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同步并进的意识。
    身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的朱广沪目前正在担任校园足球指导工作。他也赞同克劳琛的观点,他认为,足球运动与文化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运动时要作出瞬间决策,就要靠智慧和胆识,这些品质将一生受用:“我觉得能够踢好球的孩子,头脑都是好的。所以同时抓住文化学习是关键。”
    论坛上,深谙青训体系的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技术总监吴金贵指出,以往中国遵循集中训练,虽然可以让小球员在技术上进步较快,但认知和思维能力偏差、人格教育缺乏终将成为其走向“顶尖”的瓶颈,而现在进行的校园足球,将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方式:“我之前非常担心孩子们过早地进入‘圈养式’的训练。所以,校园足球非常好,我们如果一个区里面有16支队伍,20支队伍能够打起一个联赛,能够在3公里范围内放学以后打起联赛,这才是真正的校园足球的普及。”

    [话题]让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改革


    三大措施描绘校园足球蓝图
    如何实现发展校园足球的三个愿景呢?王登峰认为,首先要进行教学的改革,这其中重要的是要培养过硬的师资。据了解,去年和今年,全国国家级和省市级层面,共对20万体育老师进行了足球专业培训。师资的充实和专业化,是为了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确保让孩子们能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的技能。
    其次是搭建完善的竞赛体系:首先从班级联赛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拔学校代表队,学校之间进行校际的联赛。第三个需要完善的竞赛体系,就是在联赛基础上选拔区域最佳阵容,再进行最佳阵容的竞赛,最后直到打出每个年龄段的校园足球队。“通过搭建这样一个竞赛的平台,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比赛。我们过去面临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教不会,第二个问题就是没有竞赛。”王登峰说,“现在95%的学生,上14年的体育课,竟然一次竞赛都没有参加过。没有竞赛,体育的意义就很难体现。因为很多关于服从裁判、依靠队友、尊重对手等体育的内涵,都来自于比赛。”
    第三种措施,是要努力建设校园足球发展的知识系统。王登峰介绍说,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育和体育的关系,涉及到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涉及到学生的全面成长、素质评价、升学考试,涉及到各方面的激励政策,涉及到如何整合体育和教育的资源,要搭建一个完善的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一套体制和机制。

    [话题]让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改革


    在这几点上,有着丰富执教经验的朱广沪也有话可说。“目前我们的足球教练培训体制正在日趋完善,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朱广沪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足球理念,支撑教与学,支撑训练指导等等,可能让孩子更快地进步。校园足球更关键的是兴趣:让孩子能够有兴趣,感觉到高兴和快乐。
    对于完善竞赛体系,朱广沪同样表示赞同。足球需要训练,但更多的是需要实战经验。“联赛体系,就像现在的中超、中甲一样有主客场。这样的话,让孩子从小就在完整的竞赛体系锻炼下面,今后他不论当职业球员还是做什么,都是有好处的。”
    吴金贵认为,发展校园足球,在铺开了普及面之后,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在比赛。因此,校园竞赛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日本的青少年一年能够打到八九十场的比赛,欧洲更多,有上百场。但是我们的学生,一年不超过25场,最多30场。”吴金贵认为,缺少比赛,很难出球星。所以发展校园足球,开展长期机制完备的联赛至关重要,也可以学习日本把杯赛改成联赛,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比赛可以打。
    在上海市侨联海外委员钱建平的眼中,除了以上几个措施之外,发展青少年足球,还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他说:“我们要培养5000万的足球人口,但我想的是,要培养2亿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长。因为在国内,很多家长舍不得孩子来踢球,而一个家庭的支持对孩子坚持和继续自己的兴趣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