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开发区轻松应对降雨 建海绵校园天大下雨不见海

    时间:2016-07-31 12:08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内容提要:这两天,全市出现今夏最强降雨。天津开发区降水量一度超过100毫米,而就在很多区域出现大面积积水时,开发区各主要道路却未出现积水情况,这得益于开发区打造“海绵城市”的超前规划。

    开发区轻松应对降雨 建海绵校园天大下雨不见海


    海绵城市示意图

    开发区轻松应对降雨 建海绵校园天大下雨不见海


    中新生态城设置路面排水砖

      天津北方网讯:这两天,全市出现今夏最强降雨。天津开发区降水量一度超过100毫米,而就在很多区域出现大面积积水时,开发区各主要道路却未出现积水情况,这得益于开发区打造“海绵城市”的超前规划。

      据了解,开发区在建设之初,就按照“建设仿真国际环境”的硬件标准,提出了“滚动开发,适度超前”的规划思路,在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设备水平国际先进,承载力超越一般城市。如今,超前规划体现出很好效果,虽然区域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人口快速增长,但城市承载力丝毫没有出现问题。

      泰达绿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泰达利用30年的盐滩绿化经验,研究改造了土壤结构,利用绿化的废弃物,让土壤变得像海绵一样,平时可以吸收雨水,在植物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水分,打造名符其实的“海绵城市”。

      在开发区,排水不仅仅依靠城市管网。泰丰公园、各停车场、居民区排水渠、产业园区外围、城区绿化带等设施均采用透水砖、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蓄渗材质和设施,一旦遇到暴雨,城市的各个点位都可以用来吸水、排水,就不容易积水成涝。这种新模式也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等新区域推广和创新,所以此次遭遇大雨,滨海新区的各个新功能区均无水患。

      构筑生态雨洪管理系统有效保护校园

      建“海绵校园”天大下雨不见海

      本市刚刚遭遇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强降水,使得城区多处积水,而天津大学卫津路和北洋园两处校区内几乎没有积水。20日暴雨最强时段,天大北洋园校区路面积水始终不超过2厘米,雨后半小时左右,雨水全部排清。为什么天大的排水系统能快速处理大量降水?记者进行了了解。

      “天大在校园建设中格外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景观建设,2012年在规划新校区时,提出了‘海绵校园’的概念,即希望校园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天大新校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的魏巍老师介绍说,“天大校园,尤其北洋园校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方法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为本市建设海绵试点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防止出现城市内涝。今年天津获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6月正式发布。

      “天大采用生物滞留、地下蓄渗、透水铺装等多项技术实现雨水的排放与利用。”魏巍说,“以北洋园为例,校园分为外环自然排雨区、中环管道集雨区和中心岛生态调蓄区三部分。外环被护校河包围,并沿河铺设绿化带,雨水或直接渗入地下或顺着自然缓坡的绿化带流向外河;教学、住宿集中的中环设有大量雨水收集管网,雨水被收集排放至中心岛、校园人工湿地等景观用水中;对于集图书馆、学生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于一体的中心岛,学校则采用生态雨水收集方式,用生态集雨、源头消减、控制洪涝、初期弃流及净化利用等新理念,构建了与环境相容的新式雨排系统,例如,自然缓坡式下沉绿地、台地式下沉绿地、高位植台式下沉绿地等多种不同形式的下沉式绿地,既美观又能渗蓄雨水、减轻地表径流污染。”

      据了解,除了三大区域外,校园内还设置了不少排水“玄机”:数十条沿路的植草沟,既可对雨洪径流量进行管控,也能初步过滤净化雨水,校园内的可渗透路面以及各种植被绿地等,都是这座“海绵校园”的组成部分,在大暴雨中有效保护了校园,这就是天大下雨不看海的秘密。(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