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几重
来势喜人。但随着校园足球逐步向广泛深入迈进,摆在面前的三道难关急需跨越。
首先是场地问题。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目前,株洲市内仍有不少学校没有像样的足球场。而在农村,问题更加凸显,据某农村初中学校校长透露,“学校的足球课,就在篮球场上搞,只能提供一个足球。”
其次是师资缺乏。记者在泰山学校采访时,杨嘉正告诉记者,他其实是数学老师。事实上,泰山学校并不是孤例。在编制缺少、人才缺少的情况下,市内仍有很多学校达不到“1000人以上的学校要配1个专业的足球教师”这一要求。
“一方面,高校足球专业毕业生‘一生难求’,另一方面,很多退役的职业球员却又没有教师资格证。”市校园足球推广办公室主任黄作军坦言。
近年来,尽管全市有400余名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接受了足球业务培训,并拿到了培训证书,但远远满足不了蓬勃发展的校园足球运动的需要。
缺资金,可以想办法多渠道筹措;缺教练,可以通过外聘、培训予以缓解。然而,一旦发展理念不对,路走歪了,带来的后果将是难以弥补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急功近利”,一心想“出成绩”,导致很多学生没能参与进校园足球中来,这与校园足球注重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真正意义上,没有领导不重视。主要是家长怕孩子锻炼受伤、怕影响成绩。”黄作军认为。
“怕受伤”,确实是最大的观念问题。“有一回我想组织比赛,校长跟我讲,‘你们这些打球的、踢球的,不准搞,不要给我摔断了胳膊。’”市内某民办学校足球老师告诉记者,更为讽刺的是,该老师具有教练员资格证,但学校常备队伍迟迟没有建立起来。
“家长的观念近几年有很大变化,再加上升学通道也宽了,我接触的大多数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有个好身体,能全面发展。”建宁中学副校长陈桂红认为,现在,足球“传”到了校长脚下,学校领导层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因为担心安全事故而“望而却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