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将有三条地铁建成通车
地铁11号线参与调试的列车行驶在机场-碧海区间高架路段。(记者 刘羽洁 摄)
“拉链式通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记者 刘羽洁 摄)
地铁7、9、11号线确保年内通车试运营,届时更多的社区和商业区将有地铁直达;在加快地铁6、8、10号线以及4条延长线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开工建设4条延长线。不谋长远不足以谋当下,深圳正在加快完善轨道四期和远景轨道网络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将形成三期四期共同推进的局面,预计2020年实现11条线、总里程425公里的“大网络运营”。
6月份就可以坐地铁直达机场
今年春节小长假,一群奋战在地下的建设者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深圳坚守在地铁施工一线。经过数万名建设者4年多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地铁三期工程首批线路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地铁7、9、11号线已经顺利实现“洞通”、“轨通”、“电通”的目标,中建、中电、中铁等建设单位正在开展站后工程、安装装修、设备调试、工程验收等工作。
深圳首条时速120公里的地铁线路——地铁11号线是轨道三期建设进展最快的线路,调试列车已经在风景秀丽的轨道上驰骋。预计今年6月份,这条联通福田中心区与南山中心区、前海自贸区、宝安中心区、机场航站楼以及福永沙井松岗等片区的地铁将通车试运营。届时,市民乘坐地铁11号线,从福田到前海只要15分钟,到机场只要30分钟,到深莞边界的松岗也只要60分钟。此外,联通西丽、上沙、梅林等主要居住区和华强北、车公庙等商业区的地铁7号线和9号线也将在年底建成通车,梅林、上沙等片区交通大为改善,封闭五年的华强北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车公庙也将成为深圳第一个四线交汇的枢纽站。
上半年开工36.5公里地铁新线
去年底,争议8年之久的地铁8号线(莲塘-盐田)顺利开工,饱受出行不便困扰的盐田人欢欣鼓舞。与此同时,地铁6号线(深圳北-松岗)、10号线(福田口岸-平湖中心)和2号线东延线(新秀-莲塘)、3号线南延线(益田-福田保税区)、5号线南延线(前海湾-赤湾)、9号线西延线(红树湾-航海路)等线路也在加紧推进,今年计划车站围护结构和桩基础总体平均完成约50%。现在全市还在全力推进三期修编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包括3号线东延(双龙-六联)、4号线北延(清湖-牛湖)、6号线南延(深圳北-科学馆)、9号线南海大道支线(南油-海上世界),力争这四条共36.5公里线路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建设“提质增速”,2020年将实现三期及三期修编线路全部建成通车的目标,届时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425公里。轨道交通网络延伸到盐田、光明、平湖、观澜、坪地、福田保税区,中部跨二线关轨道交通增加到3条,前海、高新区等全市重点发展片区轨道交通网络加密。
轨道四期规划年内上报审批
轨道三期加速建设的同时,轨道四期规划已经迅速展开。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四期规划总共包括8号线二期等16个项目,其中位于原特区外里程达284公里,占四期线路总长的70%。其中,8号线二期将轨道交通网络延伸到大鹏新区,地铁12号线支撑蛇口自贸区、南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大空港等西部发展轴,地铁13号线联通后海、高新区、留仙洞和石岩、光明、公明等地,东部快线地铁14号线将大幅缩短中心城区与龙岗、坪山等东部片区的时空距离,地铁20号线则支撑机场、新会展中心以及空港新城等原特区外重点片区发展。
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轨道四期拟采取“分批申报”的思路,8号线二期(盐田-葵涌)等11条、共265公里线路争取年内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为尽快启动建设打下基础。预计到2025年,深圳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将达到850公里,轨道交通里程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标准。(记者 徐兴东)
福田规划建设9条自行车通道
与建地铁开公交等重大公交服务提升项目相比,完善慢行系统更需要细致的规划和耐心的实施。“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打造完善连续、舒适、便捷的慢行系统,建设“可行走”的城市,引导中短距离小汽车出行由步行和自行车方式替代。昨天本报刊发的福田中心区慢行系统不完善的现象也将明显改善,交通部门将联合福田区政府共同改善,推进二层连廊、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
据了解,深圳已经选定福田中心区作为试点片区,优先开展慢行系统再造的规划建设工作。福田中心区现状出行总量约为93万人次/日,其中慢行出行总量约为11.2万人次/日,占全部出行方式的12%;自行车出行总量约为2.8万人次/日,占全部出行方式的3%。针对福田中心区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深圳已经从轨道慢行接驳、中短距离出行、立体步行系统和慢行休闲系统等四个方面拟定了规划策略。首先是在民田路、金田路、福中一路、福华路等道路建设步行通道18条,通过交叉口窄点设计、人行过街抬高、对角过街设计及风雨连廊设置等措施,改善慢行系统;其次,针对人流密集地区设置特色步行系统,主要为结合南侧中现有中轴平台规划完善约6.0公里的空中连廊系统,周末封闭中心书城、少年宫周边道路,形成周末行人优先区;第三是规划设置自行车主要出行通道,对外自行车通道主要包括梅丽路-新洲路、中康路-莲花路-彩田路、莲花路和红荔路等4条通道,内部自行车通道主要包括福中路、福华路、民田路、益田路和金田路等5条道路;最后还将完善福田中心区慢行休闲系统,利用既有绿道建成联系中心区四大公园及内部居住区的休闲通道。
今年新增优化60多条公交线路
龙岗宝安龙华光明试点社区微巴
保障房公交少、高新区公交挤、布吉关公交堵……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城市管理治理年”,深圳今年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打造品质公交,增加调整优化60条以上公交线路,争取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3.5%;还要在龙岗、宝安等原特区外区域试点社区微巴,利用互联网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完善“定制公交”、“电子站牌”等个性化服务。
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覆盖率提高至93.5%
原特区内500米公交站覆盖率已经实现100%,但是原特区外很多区域公交覆盖还不够,特别是一些新开发的住宅区、保障房小区,还存在市民乘坐公交出行难的问题。今年市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中,有一项就是要实施公交线网优化工程,解决市民出行热点和覆盖盲区问题,新增、优化公交线路60条以上,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提高至93.5%以上。
观澜福安雅园保障房是今年公交优化的重点区域,交通部门将克服小区未配建场站的问题,利用新打通道路建设港湾式公交站,调整一条公交线路联通小区和清湖地铁站,同时开通一条高峰专线方便居民与市区的通勤交通。市交委公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缺乏公交场站配套的安居房及口岸、机场、火车站等区域,通过采取延长线路服务时间、增加公交运力、开行夜间及区间线等措施,提升重点片区整体的公交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都是公共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年全市将有三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为此深圳将开展7、9、11号线111个地铁站点的公交接驳配套工作,并开展原特区内轨道交通网络与常规公交网络“双网”融合接驳规划,提高换乘出行效率。
年内公交专用道规模将达到1037车道公里
提高公交覆盖率的同时,深圳还将继续提升公交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旧站台、简易站台标准化改造工作。尤其是原特区外加快实施新一代公交候车亭建设工作,升级改造公交停靠站300座以上。针对场站缺乏导致公交服务难以提升的问题,市交委公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拓宽公交场站供应新渠道,一是推进公交路内换乘点建设,方便市民换乘公交车辆;二是继续参与配建公交场站方案审查,提高配建公交场站使用效率;三是加快月亮湾、盐田北等公交立体综合车场的建设。
在提升公交车运行速度方面,深圳将继续建设公交专用道,优先保障公交路权。今年全市将实施完成80车道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全市公交专用道规模达到1037车道公里,节省市民人均公交出行时间。同时进一步严格公交专用道管理,年内完成100套以上公交专用道抓拍设备,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此外,深圳还将继续推进公交站点和路口优化,打通制约公交提速的瓶颈。
东部公交试点“e巴士”公交定制服务
除了完善常规公交服务外,深圳还将继续丰富公交服务品种,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市交委公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试点开展社区微巴运营服务,加大支线公交投放力度,改善宝安、龙岗、光明、龙华等区域公交微循环,还将通过“互联网+定制包车”、“公交+互联网”、“手机电子站牌”、“公交管理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公交服务品种。
“e巴士”品质公交就是东部公交今年打造的全新“互联网+新能源+传统公交”服务模式,市民可通过东部公交自主开发的“e巴士”APP手机客户端软件实现网上预约出行,乘客仍可享受票价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优价优质”。东部公交还将为品质公交线路配备旅游大巴车型的纯电动大巴,并在车内安装车载WIFI设备。据了解,今年深圳将持续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力争2016年电动化率提高到70%,并以此为契机再度提升深圳公交绿色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记者 徐兴东)
专家建言
规范引导“互联网+” 公交良性发展
近两年来,“嗒嗒巴士”、“滴滴巴士”等定制公交不断出现,获得不少市民拥护。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总工葛宏伟认为,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通运输服务,对于丰富高品质的出行服务品种,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引导自驾车人士使用集体运输工具出行,缓解常规公交高峰运力紧张等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葛工认为,从经济学理论视角来看,定制巴士面向不特定公众,解决一部分市民的日常通勤出行,公共性还是较为突出的。尽管其不像常规公交那样具备明显的普惠性,但其开通后能够弥补常规公交系统的不足,通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对小汽车的竞争力,提升公交出行的效率,对整座城市的运转效率也有推动作用,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因此,应考虑将其纳入深圳的大公共交通体系统筹管理,规范发展。
但是,与常规公交相比,尽管均为集约化的运输方式,但在服务时间、运营组织、购票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宜直接纳入常规公交范畴,也不建议直接沿用现行的常规公交管理办法和补贴机制。“定制巴士牵涉到公众安全、公共利益,同时也影响到其他交通方式的正常营运,纳入政府监管是必然趋势,相信不管是社会公众也好,互联网企业也罢,都是乐见其成的,这样将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葛工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监管办法或监管措施,互联网企业也应该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自觉融入政府监管格局,切实维护行业稳定,强化自律机制,保障乘客安全。另外,对于常规公交行业和企业来讲,应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积极搭建智能公交平台和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智能手段提高管理和调度水平。(记者 盛佳婉)
他山之石
新加坡:公交站与周边建筑均有连廊联系
新加坡的公交站点紧密结合居民区、步行设施、交叉口布置,同时大量采用有盖走廊联系周边单位,避免乘客受日晒雨淋。
另外,公交站点与自行车停车场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机动灵活的特点,扩展公交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
香港:强制配建公交场站,投放中小巴提高覆盖
为促进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香港通过强制性配建和容积率鼓励等多种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建成了遍布全港的107处配建公交场站,占香港公交场站总数的38%,保障了公交系统充分的运能、人流集散能够尽可能在建筑物内完成,有效降低周边道路集散负荷,提高道路运转效率。
除了科学合理的线路规划,在实际运营中,香港除了有大巴、的士以外,还有中小巴士,中小巴士定位为对大运量公交方式的补充,对次支路网提供公交覆盖。中小巴提供的服务介于大巴和的士之间,服务质量高于大巴,出行成本又远低于的士,很受市民欢迎。自1992年香港轨道大规模建设以来,中小巴车辆始终稳定在4000台左右,准确的功能定位和极具创新的服务模式,使得中小巴在香港公交系统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一员。(记者 潘未末 整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