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身披甲胄的八旗勇士,胯骑战马又一次出征了。奔驰的列车上,几个人正在摆弄着手里的的皮影——八旗勇士。这些人是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中有领队孙主任,辅导老师关维颖,学生满家娃关思尧、于多等人。向着此行的目的地青岛进发,去那里参加将于4月11日开幕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
满族皮影坊
在新的历史时期,沈阳市沈北蒲河满族学校应运而生,在这所学校里,活跃着一支有学生组成的皮影团队,关维颖老师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关氏皮影”的省、市两级代表性传承人,沈阳关氏皮影第五代传人。他把皮影作为教育资源,引入蒲河学校,成为美术课堂校本课程。开始在学校传承皮影这门优秀的民间艺术。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2008年,关维颖和他的学生一起,接受沈阳市教委的任务,代表中国到韩国光州参加“东亚儿童艺术节”。让孩子们更加喜欢上了皮影艺术,有些孩子现在已经正式拜关维颖为师,跟他学习皮影的表演。
而今作为“满族皮影工作坊”成员,又有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的机会。
把《我的八旗》等皮影展品布置到位,以“辽河情、满族风、中国梦”为主题的“沈北满族皮影工作坊”搭建成功,关维颖身穿一套按清初式样订做的满族服饰,上面宝蓝色的马褂、下面红紫色大襟左衽、四开衩、系纽襻的长袍,头戴小帽的。这身服装,色彩亮丽极富满族特色,非常抓人眼球。
只见皮影坊里穿戴整齐的格格、阿哥们,也已经按照分工,开始了皮影的制作。坐在“火炕”上的关维颖,也不失时机地铺开了红色宣纸,工工整整地写下一个又一个满文“福”字,不厌其烦地教求字者这个字的满语发音。让走进满族皮影坊的人们知道了,沈阳有一所开设满语课的学校——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
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的领导都曾光顾了沈北满族皮影坊。
关维颖向来宾介绍了满文祭祖挂笺、满族年息香,他哈口袋,以及满族皮影的特色。
沈北满族皮影坊荣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展示奖”。关维颖被评为先进个人。“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
数年磨一剑
关维颖出生在马刚村里一户满族民间艺人家里。上几代人都以民间艺术为谋生手段,在民间艺术的百花丛中,吸取着营养。跟父亲学习民间画、剪纸、皮影; 1980年,关维颖考进沈阳师范学校美术班,毕业后回乡成为一名美术教师。
2008年,被沈阳市文联授予“沈阳市文艺新秀”的称号,2014年,沈北新区成立了民间文艺家协会,被选举为沈北新区首任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2015年,被沈北新区宣传部推荐参评“感动沈阳人物”。
传民族文化
关维颖出生在满族人家,家庭中民族情结非常浓厚,利用他掌握的剪纸技艺,剪出很多满族剪纸和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剪纸作品,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到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为学生社团讲授满族剪纸课。创作剪纸作品参加沈阳市满族画院举办的活动。
2015年,到长春参加了满文书法笔会。多次参加“认识身边的满族文化遗存”等满族文化活动。
蒲河满族学校成立后,关维颖参与满族民俗园的设计、施工,亲手制作展品。他的作品在满韵馆、影趣馆、蒲英楼都可以见到。
为了使蒲河满族学校的满语教学有章可循,关维颖了积极参与满语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升了校本教材的水平与档次。还指导青年教师冯盼参加“沈阳市学校课程评优课活动”获一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
无悔的选择
今年已经从教34年的关维颖,只有他一人仍站在三尺讲台,他已经成为一个“教师钉子户”。
曾有记者问他:“你后悔当教师吗?”关老师的回答是:“没有后悔过,当老师是我自己的选择。”关维颖自编了皮影校本教材,他编写的《皮影》,已被编入“普通高等教育学前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主持和参与的《以皮影为纽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等省市级、国家级的教育科研课题相继通过验收。
在第五届辽宁省皮影调演中关维颖执导的皮影戏《欢乐农家》获铜奖,辽宁省首届皮影汇演时关维颖执导的皮影《千手观音》又获三等奖。他自己创作的科技剧《除豚草》获得特等奖。
皮影已经成为蒲河满族学校艺术教育的龙头。学校已经被沈阳市文广局命名为“沈阳关氏皮影传承基地”。
俄罗斯莫斯科市1599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于2010年慕名来到蒲河学校观看皮影戏,皮影已经成为中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2014年,受沈阳市教育局的指派,关老师带领他的皮影团队,参加了“欢迎韩国大田广域市青年交流访问团”的欢迎仪式。为韩国客人表演了皮影。
许多到学校参观访问的人,总会问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们从哪聘来这么多好老师?”“学校给你们多少钱?”
关维颖的学生卞芳、关慧明等人已经走上教师岗位,弟子陈雪月也已经在市内多所学校,传承皮影艺术。
“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他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为古老文化不断续薪。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