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扬州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6-04-25 18:03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扬州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会展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扬州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会展业是新兴的商务服务业,是前景广阔的低碳朝阳产业,发展会展业契合扬州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愿景,有助于推介我市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等,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扬州会展业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以促进全市会展业健康发展。

    一、“十一五”扬州市会展业发展概述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会展业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凸显。

    (一)取得成就

    1.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通过利用本地特色产业或者特色资源,我市每年举办10多种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与“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是我市对外影响最大的节庆活动,其中“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已被评为全国十佳品牌节庆。宝应的“荷藕节”、高邮的“邮文化节”和“双黄鸭蛋节”、“仪征国际芍药旅游文化节”和“绿杨春早茶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江都的“花卉节”和“邵伯龙虾节”都已成为扬州各县市促进投资的主要节庆活动,每年吸引超过一百个省市、逾万名客商参加。

    2.会议、展览量质齐升

    “十五”期间,我市展览场次年均不到12场,“十一五”期间我市展览场次年均26场;“十五”期间,我市规模最大的展会展览面积仅8000平方米,“十一五”期间我市规模展览面积达12000平方米;“十五”期间,我市举办展览多为面向本地市场的消费展,“十一五”期间,我市会展逐渐面向区域、面向全国,如中国工艺美术品展、中国机床展、中国烹饪展等,展览范围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市展会年均展销金额数百万元,“十一五”期间,我市展会年均展销金额达20亿元。

    “十五”期间,我市会议或论坛几乎为空白。“十一五”期间,我市举办的规模会议及论坛约10场,如首届品牌强市高层论坛、中国船舶配套及服务业发展论坛等,参会方涉及多家科研机构、产业配套企业、院校,数百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聚集扬州,献计献策。

    3.会展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建了扬州市会议中心(扬州市委党校),集会议、培训、旅游住宿等功能于一体,可提供会议面积约2000平方米,可容纳700人同时住宿。扬州国际展览中心进一步配备了国际化标准展具、高级别消防安全系统等先进设备。此外,扬州五亭龙玩具城、高邮路灯展销城、扬州国际五金城、邗江锦都国际酒店用品城、扬州工艺美术品馆等多家特色商品集散地应运而生,可提供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到“十一五”末,我市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共38 家,可提供会议面积 87000平方米。

    4.会展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我市会展业务量的增多,会展经营单位的市场运作经验逐渐增多,会展业务流程逐渐完善,扬州市会议中心(扬州市委党校)、扬州国际展览中心经营单位管理体制不断健全,与之关联的广告礼仪公司、餐饮服务企业等逐渐适应会展的要求,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5.会展综合效应逐渐凸显

    我市会展活动涵盖节庆、会议、展览,与商务、旅游形成联动,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市社会知名度,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引进外来资本作出重要贡献。2010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我市协议引入外资7.4亿美元,投资项目超过90个。运河名城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外组织机构参与,将扬州推向了世界瞩目的舞台。2010年第45届中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在扬州国展中心举办,外地来扬的参展商和观展群众达5.4万人,直接拉动我市旅游、消费、娱乐2.7亿元。

    (二)存在不足

    1.会展结构不均衡

    (1)消费展为主,产业展偏少。我市现有展览以车、房、食品、服装、家居建材等消费性用品为主,与本地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大,缺少以本地支柱产业为依托而举办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会展。

    (2)展览、节庆活动火热,大型会议缺乏。我市尚未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会议,会议规模层次偏低,经济拉动作用有限。

    (3)会展层次参差不齐,高端会展较少。我市现有的会展层次偏低,一些展览在露天举办,日晒雨淋,引起参展商和参观者不满,区域性、省级、国家级的品牌会议或展览较少。

    2.会展产业链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我市会展从业企业以及会展从业人员偏少,专业化的会展产业链尚未形成,以会展为主营业务的专业企业和配套企业不足10家,高层次的专业会展人才不足30人,展览展台装潢等企业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技术含量高、利润大的展台模具设计业务多为外地公司包揽。

    3.会展市场无序,恶性竞争严重

    我市承办会展的单位良莠不齐,市场恶性竞争严重,部分单位为了谋取利益,经常在不具备展览条件的体育场、市民广场举办同时、同名、同质的重复展会,造成参展商资源严重浪费,影响了我市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二、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作为新兴服务业,会展业具备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和基础。

    1.区位等基础优势明显

    (1)区位优势。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省中北部,是距离我国南北部里程相当的中心节点城市,位于苏北城市腹地,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服务半径可任意扩张,便于各地参展商、专业观众、参展物品的集聚。

    (2)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我市已实现环城贯穿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马滁扬高速公路、江海高速在我市境内交汇,规划建设五峰山公铁两用大桥,扬州泰州机场即将竣工。由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和港口、航空构成的立体交通体系,使我市成为江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3)城市美誉度高。我市是历史文化古城,社会知名度高,人文气息浓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先后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增强了我市作为会展目的地的吸引力。

    2.我市经济产业加速发展拉动会展需求

    会展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交流、贸易开拓等需求下产生的商务服务产业,是对第三产业综合利用基础上、服务经济、低投入高效率的绿色产业。

    2010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99亿元,增长13.4%;其中,农业总产值284.3亿元,增长10.9%,工业生产总值达到5880亿元,增长34%。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到489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462元,分别增长12.1%和14.1%。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市对会展业的需求。

    3.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未来5年,中国会展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据预测,到2015 年,全国会展的数量将从2010 年的5040 个增加到7000 个,会展面积从5050 万平方米增加到1 亿平方米,会展行业产值从1453 亿元增加到3000 亿元。

    (1)会展题材不断丰富。当前,国际性会展看好中国经济,纷纷向中国转移;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也在积极筹划全国性的大型会展,可以预计,今后专业会展、行业会展将不断涌现,会展题材层出不穷。

    (2)巡回展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巡回会展越来越多,巡展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自“十一五”以来,专业会展公司如雨后春笋,他们以会展为生,通过举办各类巡展活动、策划新的行业会展,来获取收益。

    (3)会展区域联动加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加快了融合步伐,在2010年3月26日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十个城市联合提出“长三角会展合作”。

    (二)制约因素

    会展业在我国仍是新兴产业,我市会展业起步较晚,因而在会展市场运作、会展制度建设、会展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同时,作为三线城市,扬州会展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

    1.管理体制未形成,市场机制不健全

    (1)缺少专门会展管理机构。目前扬州市在会展业方面缺少明确的主管协调部门,尚未成立会展行业协会,会展市场管理属于真空状态,全市的展馆缺少长远规划,难以有效整合,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

    (2)相关扶持政策偏少。会展业发展配套规章制度尚未形成,政府对会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有实力的会展企业一方面受到小企业无序低价竞争的挤压,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扶持,难以培育和承办有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滞缓了会展业发展步伐。

    2.专业人才缺乏,发展缺乏后劲

    我市会展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不足10%,会展管理、评估、宣传、策划等专业人才不足,多数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行业的整体了解,难以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和沟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发达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

    3.国内和周边地区竞争加剧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纷纷建场馆、出政策。如周边的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等相继建造了大型展馆。各地都想把本地打造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城市,从而加剧了地区之间、尤其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市场分流和竞争。截止至2010年12月底,江苏省各地已建展馆21个。

    4.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承接大型会展

    我市会展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瓶颈制约明显,客观上造成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国际性的会展活动难以进入,也影响了我市对大型会展项目的培育,行业整体水平无法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十二五”期间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扬州市会展业“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产业为基础,以承接全国性展览、会议为抓手,把我市打造成具有扬州特色的长三角北翼会展中心城市,实现会展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会展经济目标

    到十二五末,会展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业新业态的增长点,全市会展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速3个百分点。

    会展交易额:力争全市会展业年均交易额增长16%,到2015年,力争年交易额近180 亿元,拉动消费实现1620亿(会展对经济的带动系数为1:9)。

    会展项目数量:争取到2015年,我市年均展览数量达到75 个,规模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达12 个,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达30个;展览面积年均增长率达20% 。截止2015年,我市年均举办会议数量 160 场,其中,国家级会议26场,省级会议80 场。

    品牌会展:培育4-5个与本地产业相结合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会展。引进2-3个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会展。

    2.会展市场运作目标

    “十二五”末,我市会展组织实施、会展服务等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前五名,成为苏中苏北地区会展业的龙头。

    会展体系:遵循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原则,加快构建和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会展企业三个层次的市场运行机制,2015年末完成扬州市会展业发展良性运转机制的构建,形成健全、开放、法制、有序的会展市场。

    市场主体:力争到2015年,培育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运作能力和开拓能力、能承办品牌会展项目的强势企业,形成1-2家实力较强、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内一流、年营业收入在1800万元以上的会展龙头企业;培育1-2个能够承担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会议的公司。建设一批能提供优质会展服务的配套企业。

    会展服务:会展主营场所设施配置与国际标准接轨,会展业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十二五”末构建多个会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四、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市会展业的重点任务:

    (一)实现全市立体布局,促进会展业多元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按照对接市场需求、凸显比较优势、整体收益最大化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现会展活动形式多元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会展运作模式多元化,大力推动我市会展业快速发展。

    1.以环明月湖会展中心为主,县市小型展馆为辅,推动会展的联动发展

    以扬州国际展览中心、扬州市会议中心(扬州市委党校)为推动我市展览、会议业的中坚力量。逐步完善周边地区的餐饮、娱乐、住宿、交通设施。建设与江都、宝应市场规模相适应、以举办消费类展览为主、具备多种功能的小型会展场馆。建立以扬州国展中心为龙头、各县市区展馆联动的机制。

    2.强化知名风景区、环明月湖会展中心对会议、奖励旅游拉动作用

    利用环明月湖会展中心、运河名城博览会永久性会址的国际先进设施,结合蜀冈—瘦西湖风光等知名风景区空气宜人、景色优美、文化产业基础好的特点,大力发展奖励旅游(企业奖励员工边参展边旅游)、举办会议论坛。以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引导相关地区酒店、宾馆服务企业提升外向发展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3.主城区会展综合发展,各县市以节庆活动为主

    推动主城区会议、展览、节庆、奖励旅游全面发展。推进各县市节庆活动的发展,学习成功节庆活动的运作经验,实现“造势扬名”、“推介营销”、“招商引资”、“打造品牌”等多重目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立足特色产业基地,与展馆合作举办展览

    立足扬州五亭龙玩具城、高邮路灯展销城、邗江锦都国际酒店用品城、仪征船舶制造业、邗江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产业基地,以扬州国际展览中心为主要展示窗口,进行整体策划、统一宣传,对外进行形象展示、营销等推介工作,加强展览与产业基地之间的联动。

    (二)提升现有会展质态,促进会展转型发展

    按照“市民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原则,继续办好“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通过扩大政府与媒体、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立足本土、外向推进,提升各县市区节庆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我市旅游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会议层次。

    按照“扩大影响、服务市民、拉动消费”的宗旨,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规范市场运作,继续办好房交会、车博会、家博会、新春淘宝节等消费型展览,扩大会展规模,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三)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培育本土品牌会展

    根据扬州地方产业特色,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协会联手,举办全国性的产业交易展示会,扩大我市特色产业在全国的影响,促进会展业与本地支柱产业的互动,形成会展服务产业、产业推动会展的良性循环。

    1.酒店用品产业

    邗江杭集是全国有名的“中国酒店用品之都”和“中国牙刷之都”,酒店用品产业是我市最早荣获国字号的产业集群,学习泰州“中国医药基地”的做法,以政府行政力量为推动,举办面向全国的“中国扬州酒店日用品博览会”。

    2.文化产业

    我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玉器、扬州漆器、扬州剪纸、扬州刺绣等传统文化遗产具有培育成品牌展会的潜力,可以借助这一优势,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合作,继续举办中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为“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预热,形成节展联动,成为展示特色扬州形象的一部分。

    3.毛绒玩具产业

    作为中国毛绒玩具的发源地,我市毛绒玩具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上的比重超过60%,是全球著名的沃尔玛、罗斯、斯皮尔等公司的常年供应商。争取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毛绒玩具生产出口企业的支持,举办国际性的毛绒玩具展,广泛邀请国内外零售商参加,进一步推动毛绒玩具产业的国际化。

    4.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

    我市正加快步伐向“中国光电城”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城”迈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和高性能碳纤维为代表的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全国光伏公司多分布在江苏省,可以利用集群优势,借助政府行政力量,打造“江苏太阳能光伏、路灯、智能电网展览会”。

    5.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我市是国家科技部命名的“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近200亿元,形成了以乘用车为龙头,商用车(客车、专用车)为特色的产品优势,知名产品有上汽“荣威”轿车、“上海大众”轿车、“亚星”客车、汇众“ISTANA”轻型车、中集“通华”专用车和江淮“JAC”轻型车等。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有着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较强的配套能力,柴油发动机、活塞环、汽车塑料油箱、散热器、气缸套、汽车空调、粉末冶金件、蓄电池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可以举办“中国扬州汽车及零部件展览”和与此有关的产业发展论坛。

    6.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制造业

    邗江是全国著名的“压力机之乡”、“钣金之乡”,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压力机产销量约占全国的50%。力争与中国机床总公司达成合作,借助其在全国行业的影响力,联合主办“中国机床展”。

    (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引进有影响的高端会展

    在立足扬州、办好本地展会的同时,重点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方面及各级行业协会的联系,重点引进、培育一批上规模、高品质的会展。

    1.引进国际性、国家级会展

    充分利用扬州国际会展中心等现有会展的资源、场馆优势、区位优势,举办各类专业性展示交易博览会,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资本特别是国际知名会展企业举办会展。力争 “十二五”期间,培植2-3个国际、国内品牌会展,力争中国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永久性落户扬州。

    2.招引区域性会展

    主动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会展联动平台,打造系列品牌会展,吸引一批省内及华东地区有影响的会展,培育1-2在全省及长三角地区有影响的高端会展。

    (五)推进会展与旅游融合,促成会展旅游良性互动

    旅游与会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市环境宜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且富有人文气息,“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和奖励旅游,推动会展旅游市场发展。借助我市良好的旅游资源对参展商、观展商、会议组织参与人员的吸引作用,将国际性、区域性的会议展览项目的申办与我市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宣传,综合运用全市力量,拓展奖励旅游市场,形成以旅游促进会展、以会展带动旅游的良性互动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为保障会展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十二五”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会展工作体系

    1.构建统一、协调的会展工作决策、指挥体系

    成立扬州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挂帅,市相关部门参加,对全市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的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全市会展业的规划、综合、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并核查领导小组决策的执行和实施。

    2.组建会展行业协会

    组建会展行业协会,逐步将会展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通过授权的方式向行业协会转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会展经济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自律、调研、服务和沟通职能,通过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会展市场、加强信息交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行业素质等措施,来确立协会的“社会合法性、广泛代表性、公平公正性”,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3.培育优质会展经营主体

    按照符合国情的“市场主导,政府扶持”运作模式,支持和鼓励会展企业向集团化发展。进一步理顺扬州国展中心的隶属关系,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明确所有权方和经营权方的职责,确保会展主阵地业务的稳定运转。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参照广东惠州和苏州的做法,把国展中心无偿划拨或委托给扬州广电传媒集团经营,以更好地促进会展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装饰装修、信息咨询、广告宣传、展品运输、宾馆酒店、旅游票务等会展服务业,加强会展相关行业的分工合作,形成行业配套、协作紧密、运行高效的会展服务体系,为会展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

    (二)完善政策制度,营造会展业良好发展环境

    1.制订会展业管理办法

    为规范会展业的发展,适时推出《扬州市展览会管理办法》,通过制度来明确会展业的主管部门、管理内容、展览活动主体和市场准入机制,以及办展主体的资质条件和各方面的权利、义务等,明确会展行业的发展规范。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加强管理的通知》、商务部《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会展业发展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指导全市会展业的发展。

    2.设立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

    实施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用于:①支持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活动的申办;②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利于城市形象宣传的会展活动进行补贴;③扶持会展市场主体和项目研发、品牌培育;④对促进会展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3.建立会展活动管理“绿色通道”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要精简有关审批手续,优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合力营造我市会展业发展的最佳环境。工商、税务、城管、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大力支持会展业发展,努力创造健康、有序的会展市场秩序;公安、商检、消防等部门,要高度负责,为会展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城建、交通等部门,要为会展活动的户外宣传和公交线路、参展人员展品展具的进入与撤离等给予支持和配合。通过各部门的全力配合,营造一流的会展环境。

    4.强化会展行业的诚信自律

    会展主管部门依法强化对会展经营单位的会展事务、经营行为的规范与管理。我市会展行业协会要担当起组织、监督、协调的作用,适时创造会展经营企业之间的工作交流机会,倡导经营者签立《会展业自律公约》,关注企业诚信建设,树立诚信榜样,对违背自律公约的企业作出及时的批评与更改督促。

    (三)会展与城市整体宣传,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宣传推介工作,加大对会展业宣传推广的投入。市外宣办、旅委、外经贸局、贸促会、广电传媒集团等部门,要联手开展旅游促销和扬州会展业的对外宣传推广,塑造城市会展品牌。要创新形式,拓展渠道,充分发挥广告、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各类媒体对会展业发展的宣传推广。

    提高宣传专业化水平。结合扬州市旅游推广,加强对重点会展项目、节庆文化活动的宣传,丰富、完善扬州旅游推介内容。既要在大众媒体上造声势,引起国内外普通群体的关注,又要加强与专业媒体的合作和国内外交流推广,在专业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扬州会展业在专业领域的知名度,吸引专业机构、专业客户的参与。

    (四)建立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开展会展统计工作

    由我市统计局牵头、以会展场馆、宾馆酒店、办展机构等为调查对象,联合相关部门设计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落实有关部门定期开展会展统计工作,关注会展发展质态。

    (五)优化资源配置,防止重复建设

    将城市规划与我市会展布局相结合,逐步完善餐饮、住宿、交通在内的会展基础设施。加强对县市区的会展指导,按照与全市会展布局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呼应、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有特色的重点建设,杜绝会展场所的重复建设和会展资源的浪费。

    (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奠定会展业发展基石

    1.引进一批会展专业人才

    鼓励会展高端人才来我市发展就业,全面提高我市会展队伍的整体素质。

    2.组织经常性会展职业培训

    对现有会展从业人员和会展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在职培训;要创造条件,输送会展职业人才参加国内外的权威性继续教育,及时培养涵盖会展策划、运作、管理、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开展会展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形成各个级别和层次的会展管理和会展技术人才评估机制和专业人员聘用体系。

    3.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会展理论研究

    以高校为基地,成立我市会展理论研究机构,跟踪我市会展业的发展动态,探索会展业的运行规律和监管模式,研究城市会展经济发展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建设,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形成完善的会展理论研究学科体系。

    (七)加强发展要素保障,实施规划评估机制

    加强发展要素的综合保障。对于列入会展业发展规划的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在土地、投资和其他审批核准手续上优先办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不缺位不越位,引导市场主体投资方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会展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建立发展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实施”的滚动编制与实施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市统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评价和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权威、准确和及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