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勉励杭州要“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省委明确提出,现代化都市区要成为我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尖兵和龙头,要求杭州确保继续稳居全国大城市发展第一方队,早日建成世界名城。
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和杭州都市区核心城市,杭州将以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为主攻方向,抓机遇、补短板、求突破,发挥好杭州在加快杭州都市区建设中的尖兵和龙头作用,为助推和服务全省更强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作出更大贡献。
明确目标定位,在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区建设中发挥尖兵和龙头作用
当前,城市竞争已进入城市群、都市区共生联动发展的阶段。杭州必须向世界一流城市对标,把自己摆到全国乃至全球格局中去考量,努力提升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能级,强化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把杭州都市区的龙头抬起来。近期召开的杭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制定了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明确发展定位。更加自觉地把城市国际化作为引领建设发展的“牛鼻子”,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创新驱动与开放带动、城市国际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市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同步转型、城市竞争力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和美丽中国样本建设,力争早日建成“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明确发展目标。按照“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制定了“三步走”的实施方略和具体目标,到2020年,使杭州成为具有较高全球知名度的国际城市;到2030年,初步成为特色彰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名城;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独特东方魅力和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名城。
明确发展路径。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四大个性特色”,加快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四大基础支撑”,进一步彰显杭州城市特有的个性、气质和精神。
发挥比较优势,在提升杭州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中发挥尖兵和龙头作用
省委希望杭州“在创新创业、文化旅游、国际化等方面有更高追求”。杭州将按照这一指示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厚植比较优势,尽快转化为先发优势,以国际化特色品牌的率先突破来带动国际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呈现独特韵味、绽放别样精彩。
厚植创新活力之城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围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突破一批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形成万亿级规模的信息经济产业群。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杭州国家高新区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和钱塘江金融港湾,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众创空间。联合推动杭州都市区创新要素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科技大市场和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共同争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有关政策先行先试,把杭州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创业创新的“孵化器”和“新引擎”。
抢抓“两会”战略机遇,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放大G20杭州峰会综合效应,坚持会展、旅游和商贸相结合、完善硬件设施和提升软件服务相结合、自主培育与引进合作相结合、“峰会后”深化策略与“亚运前”行动方案相结合,全面开展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和品牌,一批国际化商业特色街区,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营销、功能、服务、管理、环境国际化水平。推进西博会、休博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动漫节、云栖大会等国际化水平,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的本土会展项目,引进一批国际顶级会议、展览项目,全力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全力办好全国学生运动会、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做好2022年亚运会筹备各项工作,大力引进国际性顶级赛事,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城。
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把文化作为加快城市国际化的核心要素、特色品牌,发挥西湖、大运河两大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浙派古琴、桑蚕丝织技艺、金石篆刻三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传承和弘扬东方儒学、东方园艺以及丝绸、茶叶、中药、印学等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元素,推动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转变,打响“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品牌,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彰显独特韵味。完善面向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传播策略,多渠道、多手段开展杭州城市品牌宣传推广,定期举行友城合作交流项目,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中讲好“杭州故事”。巩固“办好G20、当好东道主”活动成果,弘扬“最美精神”,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国际开放意识、合作共赢意识、公共道德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在多样与共融中彰显城市人文精神。
坚持共建共享,在构筑杭州都市区协同发展新格局中发挥尖兵和龙头作用
省委书记夏宝龙多次强调“要优化杭州都市圈建设的体制机制”,并指出“杭州要担负起都市经济圈建设的主体责任”。杭州将更加主动地加强同湖州、嘉兴、绍兴及所属有关区县(市)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力度,着力构筑杭州都市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协同发展的活力。完善杭州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大力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打造政府致力改革、改革优化环境、环境托起平台、平台吸引要素、要素激发活力的链条。加快启动新一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健全与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对接机制,深化杭嘉湖绍四市区域协作,推动节点区(县市)融合联动常态化,推动杭州都市区同城化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注入协同发展的动力。加快规划建设杭黄、商合台、杭绍台、杭温等高铁项目,推动杭州至海宁、临安、富阳、绍兴4条城际铁路建设,实施绕城西复线、千黄、临金高速和京杭运河二通道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强化跨区域的水源保护、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力度,积极建设跨区域生态绿道网。推动都市区“一卡通”、通讯同城化,促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合作共享。
坚持人民主体,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增强杭州各级干部的使命意识,强化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落实“四问四权”,增强市民对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认同感;发挥专家学者智库作用,深入开展都市区建设的研究和决策咨询;通过投资基金、债券发行、PPP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都市区建设,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营造推动杭州都市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