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
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新实践必须蹄疾步稳。蹄疾,保持一定进度,创新实践才能稳步推进;步稳,兼顾各方承受能力,创新实践才能顺利展开。
如何让探索的步伐走得更稳?平安江西建设的推进路径十分清晰——
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将法治作为平安建设的基本遵循,用法定规矩、划边界,确保各项创新实践于法有据;一方面把近年来探索总结的好经验法律化、制度化,构建一个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体系,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
法治解决了轨道问题,确保平安江西建设的稳健推进;法治回应了动力问题,打破平安江西建设的种种羁绊;法治解决了保障问题,固化平安江西建设的创新成果。
以法治为引领,一个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闹”“访”“赖”等突出难题得以破解,一项项充满风险阻力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改革冲破藩篱,形成机制。平安江西,破浪前行。
突破口:阳光立法,依法治“闹”立规矩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将立法和平安建设相衔接,有效治理“医闹、校闹、拆闹”等涉稳顽症,是平安江西的创新之举。
“江西有850万农民外出务工,大量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学校如何为他们提供安全屏障?”2015年5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内主流媒体开辟“人大立法在进行”栏目,通过全景式追踪《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立项、起草、调研、论证、审议、修改各环节。以开门立法的创新之举,将法立在百姓心坎上,将立法过程变成了推进社会参与、社会认同、树立法律精神的有益探索,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营造了法治氛围。该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已经妥善解决了多起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校闹”发生数下降52.4%。
为依法治理“医闹”,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我省将解决“医闹”纳入平安江西建设的重点。去年,江西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性医疗纠纷处理法规——《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对第三方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等作出明确规定。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建立了医调委,依托人民调解中立第三方,聘请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085人、医学和法学专家4077人,调解医疗纠纷5400余起,有效遏制了医疗纠纷中“大闹大赔”的行为。
今年又开展首届“江西省平安医院”创评活动,全省评选出30家,促进医院强化内部规范管理,强化医疗纠纷源头预防。全省公安机关在二三级医院设立警务室182个,每天在医院周边巡逻警力达1200人次,提升了医院安全防范水平。
针对“狱闹”,我省建立健全罪犯死亡防控机制,强化依法解决力度,“狱闹”发生数下降23.5%。
改革发展到哪里,地方立法就服务规范到哪里,一批紧贴、回应社会现实及其需求的法律条例,正通过阳光立规,成为平安江西的有力保障。
推动力:以法为方,高扬利剑治顽疾
没有法治基础的平安是易碎品,没有平安基础的法治是空架子。
基于这一认识,江西政法综治战线瞄准焦点、回应难点、跟踪热点,高扬法治利剑推进平安江西建设。
信“访”不信“法”,这是以往一些信访群众对待法律的一个偏见。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是江西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内容。2014年,省委政法委大胆探索创新,建立了诉访分离等九大信访工作新机制,创造性提出了条块结合的救助工作模式,在全国首建原办案人员回避、异地办理、提级办理三项制度,破解信访“程序空转”问题。如今,这项改革效果显现:信访群众依法按程序反映问题的意识逐步增强,涉法涉诉信访明显呈现“弃访转法”势头。
执行难,是社会矛盾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解决不好极易成为不稳定因素。
2016年,由江西省高院联合江西日报社、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以及18家银行金融机构搭建的一个集中曝光和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网络平台——“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上线,“法媒银”联手打击老赖,开全国先河。平台启动至今10个月,共有227.21万余人次通过平台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平台曝光惩戒的15111名老赖中,有2364名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标的额达1.7亿元,自动履行率为16%。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执行案件执结率为71.78%,执行到位标的额达129.75亿元。
警情录入不全、不准、不实,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老大难问题。
去年以来,省公安厅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向自己动刀,推出“全警情录入”警务改革,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出警处理的警情,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规范录入统一的接处警系统平台。全警情录入的实施,基本解决了警情数据录入不全、统计不实、走向不明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警情数据库,为执法规范、精准打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持久力:法治思维,潜移默化聚能量
只有当法治成为百姓的信仰,平安江西建设才可能走得更好、更远。
前不久,奉新县一起长达10年的土地纠纷被成功化解,让村民对法律顾问刮目相看。纠纷并不复杂:村里一对邻居为一块宽1米、长7米的土地归属闹起了矛盾,双方各不相让,村干部把法律顾问请到村里“坐堂”,对适用法律条文的详尽解释如一帖清醒剂,帮助双方以理性思维解决问题,最终握手言和。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加快,群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如何把法治观念融入群众头脑,体现于日常行为,是推动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江西大力推广奉新县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经验做法,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让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法律服务。如今,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已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有效提高了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区……在江西,许多地方都建起了富有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资源,将法治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赣鄱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融合,传播平安建设理念,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法治访谈、法治大讲堂、法治人物评选、优秀法治文艺节目电视展播、微博、微电影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思维如同涓涓细流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不断累积并时刻为平安江西建设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改革未有穷期, 探索仍在继续,在4600万赣鄱儿女的殷切期盼中,平安江西建设,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本报记者 杨 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