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pdf下载

    时间:2017-11-10 11:23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第页共页哈尔滨日报年月日第版专刊理论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许丽英郭建华张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所确定的这一目标与法治的关系如何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首先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认为这六大特征都与法治密切相联。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需要法治加以特别维护因为在众多的规范与规则之中惟有法律的规则具有最大的明确性与肯定性最具有外在的强制性诚信友爱必须法治予以有效保障社会充满活力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安定有序需要法治这一基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自然环境保护法律调整及相关法治机制的维护。可见和谐社会的这六大特征无一不与法治具有密切的联系都包含了对法治的追求并且需要通过法治的路径而得以实现。其次法治是和谐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否其决定性因素是资源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公平正义。社会利益从具体内容而言一般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其他社会利益。在法治社会这些利益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分配机制来实现。也就是说这些利益分配机制最后是通过法制形式与法治机制的制定、认可从而概括、抽象、升华为法制分配机制使利益分配获得公正性、合法性。而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其支撑点是法治其基本标准也应该是法治。因为法治的基本价值是:有序、公正、民主、平等、自由、人权、效益等其基础价值是有序核心价值是公正终极价值是人权。利益的法律形式与载体就是权利权利的对应面是义务权利的实现是以义务的履行为前提的。所以权利与义务便成为利益分配法律载体的一对形影不离的统一体任何形态的利益都可以通过权利与义务这一矛盾统一体来体现和实现。由于法律的核心价值是公正各种权利通过法律规范公正地分配给相关权利人全体社会成员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各自获得预期的法定权利因此社会成员之间就可以处于一种相对明确而和谐的关系之中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比较稳定有序协调和谐的状态中。再次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人类最早的需求是生存与有序如果社会无序社会生活便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便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必须通过法律的事先规范、法律的事中执行、法律的事后监督与矫正等功能来完成。但是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必须以公平公正作为前提和基础。如果丧失司法公正即使司法裁判可以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只是权宜之计维持也不会长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得到有效地解决反而可能将会越来越激烈。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是把水源破坏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公正司法来为维护和实现安定有序提供有力的保障。然而有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权人权是法治的目的价值和终极价值。权利是当代法治社会的价值本位权利义务公正分配是法治社会公正价值的体现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是当代宪政的主要价值目标。为此公正分配权利资源逐步提高人权的享受程度和水平逐步扩大人权享受的范围特别是公正地、普遍地体现人权便成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法治有序价值功能的发挥。第页共页可见社会和谐需求法治但与此同时也渴求法治的和谐。只有法治本身和谐了才能以和谐的法治价值与功能去促进社会的和谐。如果法治本身不和谐实体上是恶法而非良法、善法形式上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那就无法实现法治应有的价值与功能更无法以和谐的法治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