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丽萍为记者介绍进口水果内的杂草种子检疫。 通讯员 王佳琦 摄
□见习记者 金豪
20多年来,她努力钻研杂草检疫新方法,研发的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杂草检疫的空白!
20多年来,她一次次带领自己的团队守护着国门安全!
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市级机关“十佳学习型党员”、上海职工世博文明优秀志愿者、今年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动植物检疫实验室主任——印丽萍研究员。
在去年一年中,上海在动植物检疫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61326种次,1099种,这一场又一场漂亮的国门“防御战”都来自于印丽萍和她的团队。而在这条被喻为“隐形的战线”上,印丽萍已经默默奋斗了20多个年头。
身上有本“红宝书”
1988年,印丽萍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硕士毕业之后,就一头扎进了杂草检疫的工作中。别人看来是“当户理红妆”的年龄,她却在和杂草种子打交道中找到了人生乐趣。当时国内对杂草种子鉴定既不重视,也缺研究资料,但科班出身的印丽萍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随着经验的累积,印丽萍终于迎来了一次又一次难题的攻克,也为她今后鉴定技术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在杂草鉴定领域有一本“红宝书”,收录了当时几乎所有国外常见杂草的信息,每一种杂草的种子配有外形、解剖图和鉴定信息,形象易懂。这就是1997年印丽萍和另一位前辈合编的《杂草种子图鉴》。直到现在,这本书仍是口岸杂草鉴定的必备资料。
谈起当年编书的过程,印丽萍还是感慨万千,“每一颗种子都要剖开,而且要正好剖在典型的位置,有时剖一颗种子就会花一个上午。当时没有数码相机,胶片贵,为了对好焦,都得跪在桌子上好长时间;由于缺少经费,里面的30万字都是我和先生一个一个输进去的……”
谈判桌上交锋的胜利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截获的杂草数量也越来越大,这给主要依靠形态学进行鉴定的杂草检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008年,我国口岸检验检疫部门陆续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中截获有毒杂草曼陀罗种子,随即向对方发出了警示通告。然而,阿根廷方面对此结果提出了严重抗议。为了打破僵局,印丽萍和她的团队决定“挂帅出征”,和阿根廷方面进行谈判。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之后,印丽萍初步判断有毒杂草曼陀罗种子是曼陀罗属的另外一个种——粗刺曼陀罗。
为了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印丽萍决定尝试通过最新的DNA 条形码技术来进一步佐证。由于一直忙碌,没能好好休息,在实验室工作时印丽萍差点晕厥。有同事劝她,身体要紧,DNA条形码验证还是交予其他同事负责。可她谢绝了好意,事关重大,一定要自己亲自完成。
当看到DNA条形码技术的结果还是百分之百支持我国检出的所谓“曼陀罗”为“粗刺曼陀罗”时,印丽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最终她也赢得了谈判桌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