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不用道德绑架契约精神,是对法治最起码的尊重

    时间:2016-05-19 13:36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来源于公号:菠菜笔记。作者菠菜。

      

      

      根据文章得知: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后来补票也没买到座票,老人在南充被座位的主人(一女子)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恳请挤一挤被拒。之后一男子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看上去这是让座位的小事,但实际这个问题背后折射的是:在进入法治社会后,当道德和契约精神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守则是什么?契约精神!当契约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成立后,任何一方都得遵守,除非当事人主动放弃某些权利,否则任何人无权进行干预。

      女学生购买了动车票,即乘客与铁路运输企业就运输承载交易进行了约定,产生了一个民事契约。也就意味着这个座位的使用权在这个时间和地段内是属于她的,任何人无权去侵占。

      老人的子女恳请女学生把座位挤一挤,看上去好像是尊重女学生权利的一种诉求表达,实际上是利用生病老人家的身份进行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压迫。

      我们中国人从小开始就被教育要尊老爱幼,尤其面对老弱病残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这种教育是错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我们从熟人社会进入到法治社会,继续无条件鼓吹大家牺牲自己的权益去成全别人,继续宣扬违背契约精神去服从公共习俗并不见得能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

      我不是说进入法治社会,我们就不需要讲道德。我们的中国人道德水平就会因为讲契约精神而变得冷漠。因为从各种抗灾救灾、爱心捐款,小到朋友圈的小孩失踪、老人走失信息的转发,都能证明我们的道德水准并没有变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仍然是我们的主旋律。

      但与此同时,“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多捐点?不转不是中国人!中国人就该抵制日货”等这样的道德绑架依然存在。

      在道德绑架者眼中,一切不成全他人的个体都是有错的。所以“我弱我有理”“你强你活该付出”“你年轻就该让座”等思想大有市场。这些不断翻陈出新的道德绑架也招来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抵制和反感。

      为什么在年轻人身上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捐款也好,让座也好,转发也好都是对自己拥有的权利的一种自由处理,没人强迫、逼迫我做出某种选择。

      而道德绑架在于它是利用社会公共约定的一种惯性力量和舆论环境,来对个人权利进行一种压迫式干预。一旦你反抗、不顺从就会遭受它强大的反击。

      尊不尊重个体的权益是道德和契约精神的最大分水岭:在道德体系里,提倡无条件牺牲个人权益成全他人;而契约精神则提倡尊重个体权益,如果你想得到我的权利,那么你就得付出对等的交换物。这其实也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权利应该被尊重,未经允许不得破坏。

      道德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而契约精神是社会人都应该遵守的一种守则。只有不再用道德来绑架契约精神,尊重契约精神,我们的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在尊重个体权益中建立起来。

      

      对这个问题,有网民这样评价的:不让座是本分,让是情分;让了,你可以夸我,不让,你不能骂我。坐自己的座是权利,可以主动放弃,但他人不能褫夺。

      最后,再多问一句:如果你是这个老人家的子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菠菜的答案是:询问女学生愿不愿意出售座位或者用高价购买座位;如果不行就找列车长将患病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列车长对整列车是否有空闲的座位进行调控。

      你的选择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