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2年荣获全国“五五”普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后,2016年海宁市又荣获“六五”普法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称号。“六五”普法以来,海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每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以“法律九进”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一步培养全体公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为建设“平安海宁”、“法治海宁”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强化领导,提升保障,科学实施法治宣传教育规划。一是健全机构强化领导。在总结历年“五年”普法规划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调整充实市普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力量,将成员单位从45个增加到48个,并吸收12个主要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为普法办副主任,及时调整修改成员单位职责。各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均成立了“五年”普法组织机构。“五年”普法纳入各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目标责任制。每年印发普法工作要点,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普法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构建起党委政府齐抓共管、部门有效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格局。二是抓好规划提升保障。通过总结经验、走访调研、征求意见,精细起草每个“五年”普法规划。海宁市委、市政府批转五年普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并召开上个五年普法的总结表彰和下个五年普法的动员,实现两个五年普法的无缝对接。将普法经费纳入市、镇(街道)两级财政预算。“六五普”期间,海宁市明确每年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以实有人口数为标准,即涵盖了外来务工人员,且人均不低于1元。与“五五”普法期间相比,增长了30%,并实行专款专用,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加强检查督促落实。采取多种方式,对基层和各职能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指导,推动普法规划深入实施。市人大、市政协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监督检查和法治环境评议活动,听取并审议有关报告。每个“五年”普法期间,都由市领导带队,抽调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部分成员,组成检查组到各镇(街道)和重点部门进行中期督查,有效推动了普法规划落实。同时,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的作用,建立普法联络点,进行分类指导,在全市形成“政府主导、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合力普法局面。
二、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有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一是围绕法治宣传重点开展“法律九进”。针对历年法治宣传教育期间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外来流动人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农民等不同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在继承和完善“五五”普法期间开展的“法律七进”的基础上,“六五”普法期间,结合海宁市自身特点和法制宣传工作的需要,新增“法律进家庭”和“法律进社团”活动。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载体,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8家,其中3家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妇女节、儿童节等为契机,组织普法志愿者进村入户,“六五”普法期间,为妇女儿童送去婚姻法法律知识读本3600余册,面对面的法治宣传750余次,开设婚姻家庭专题讲座28场。二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实施专项宣传。突出法治宣传服务经济建设主线,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开展送法到企业、讲法到员工活动,帮助解决“机器换人”产生的劳动纠纷。依托“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推进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目前,已有嘉兴级“诚信守法企业”8家、海宁级“诚信守法企业”34家。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律进市场”,2009年,全省该项推进会在海宁召开。“六五”普法期间,围绕全市“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组织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举办小品、快板等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18场次。购置水污染防治书籍,设计制作水环境保护及整治违法用地法律宣传展板、挂图、手册等,共计6320册。三是围绕依法行政加强干部学法用法。市法制办每年集中组织力量对执法人员进行《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及考试。市普法办征订发放公务员普法读本,采取周一夜学、以会代训、自学、观看录像、考试等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公务员全员学法,每年组织全市3000多名公务员进行网上在线学法考试。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六五”普法期间集中学法12次。2015年,率先开启市委常委会前学法制度每年16次。严把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关,凡被提请任命人员必须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同时,还启动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学法考试规定。“六五”普法以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了19批次138人的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
三、打造品牌,构建团队,扎实构筑法治宣传教育基础。一是加强法治宣传品牌建设。构建“立体化”普法框架。注重品牌建设,精心设计每项普法产品,打上“紫薇说法”LOGO。创设《紫薇说法》普法刊物;建立《紫薇说法》电视、广播、日报普法栏目;开辟《紫薇说法》新华书店图书专架;开设“紫薇说法”讲堂。同时,以“互联网+”理念,构建起以“紫薇说法”为品牌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产品。普法产品之间做到无缝对接,每期“紫薇说法”的广播电视节目均在官方微博、微信号上予以推送,而“紫薇说法”杂志的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关注“紫薇说法”微博、微信。举办线上线下普法研讨会,并以“微直播”形式在网上实时发布吸纳各方观点,扩大“紫薇说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9年,“紫薇说法网”作为百家网站之一加盟“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2014年,“紫薇说法”品牌被评为嘉兴市首批机关服务品牌。二是加强法治宣传团队建设。吸收优秀的律师、公证员、教师、法官、民警、妇女维权者等组成普法讲师团,目前人数为252人。根据计划经常性地安排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等开展法制宣传讲座。近几年,海宁市还根据实际从中抽取人员建立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专项讲师团。2015年,邀请20余名律师、法学教授、公检法司在职人员作为主讲人员建成市委常委会前普法讲师团。利用新媒体优势,在微信创设“紫薇说法微课堂”,从全国众筹优秀普法讲师资源,打造了线上普法团队。目前,已吸引了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省司法厅等领导及法学专家、老师、社会知名人士关注并参与法治讲课。另外,依托基层各类文艺骨干、普法志愿者,建立起了一支25人的群众性法治文艺队伍,成为活跃在农村普法战线上的主力军。三是加强法治宣传作品建设。借助市文化馆、文联、学校等优势引入法治节目创作社会力量,按照确定的宣传主题创编独角戏、小品、说唱、快板、舞台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同时,邀请普法成员单位、律师等当好“参谋团”,确保法治文艺节目接地气、受欢迎。“六五”普法期间共创作各类法治作品325件,这些文化作品通过文艺下乡或“文化走亲”,将法治教育融入和渗透到基层,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六五”普法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村法治文艺活动105场,参与群众达30万人。官方微博、微信专门开设了“微普法”专栏。“微普法广播”、“举案说法”、“农民法宝”、“以案说法”、“普法漫画”、“普法诗歌”等话题栏目也先后开设。“紫薇说法”首部法制微电影《让爱回家》在第十届全国法制微电影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