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市检察院以案释法促法治建设

    时间:2016-07-21 03:05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本报讯 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是韶关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要求,是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韶关市检察院积极贯彻高检院下发的《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试行)》,多形式、多维度地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结合重点领域以专项预防开展以案释法

    韶关市检察院注重将以案释法融入整个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工作中,在工程建设、惠农扶贫、换届选举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中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在工程建设领域,韶关市检察院将我市查办的典型工程建设职务犯罪案例汇编成《工程建设领域廉洁从业风险防范手册》,并印制5000多册分发给市代建局和全市各工程建设单位,确保工程建设相关人员规范用权。如针对仁博高速公路仁新段和龙怀高速公路连英段这两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韶关市检察院通过警示教育、廉政讲座、印发预防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加强对两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职务犯罪预防。在精准扶贫和换届选举工作中,韶关市检察院结合近年来该院在这两个领域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例,通过预防调研和案例分析,编辑制作了《涉农领域职务犯罪宣传手册》、《预防换届选举职务犯罪宣传手册》和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现已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册,加大了预防宣传力度,服务和保障了我市今年精准扶贫和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推进了扶贫领域反腐倡廉建设。

    依托教育基地“请进来”开展以案释法

    韶关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任前法纪教育暨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自2011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全市各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近900批次50000余人。韶关市检察院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及时更新教育基地的案例,结合我市查办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件开展案例剖析工作,如基地所展示的“韶关市近年来所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乐昌系列案”、“医疗领域案例”等,深刻剖析犯罪人员的案发原因和蜕变轨迹。这些案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参观人员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其危害,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韶关市检察院还充分利用基地便利的培训设施,与市纪委、市妇联联合组织韶关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在韶工作的配偶和市直单位一把手配偶到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通过发放教育读本,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座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释法工作和干部家风教育,向家庭延伸廉政教育触角。

    加强宣讲团建设“走出去”开展以案释法

    韶关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市预防职务犯罪协会作用,制定了《韶关市预防职务犯罪协会讲师团2016年度宣讲计划》,建立健全宣讲制度,充实人员,规范宣讲内容,对查办的行业性、领域性、典型性职务犯罪,及时做好案件剖析和警示教育。韶关市检察院积极组织预防职务犯罪讲师团成员注重以案释法,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开展法制宣讲,促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讲师团成员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融入微电影、动漫等元素,结合本市办理或者自己办理的真实案例讲解法律知识,用“身边人、身边事”震撼听讲者,采取形象、生动、通俗的语言增强宣讲实效,注重与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并结合每次宣讲的条件和活动特点,开展预防咨询,认真解答听讲者提出的法律问题。

    搭建宣传平台扩大以案释法辐射范围

    通过检察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报刊、电视栏目等组成的媒体矩阵,两级联动。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韶关市检察院每季度编发一期《韶关检察》、《韶关职务犯罪预防》等专刊,发放给市预工委成员和全市72家职务犯罪预防协会会员单位。与韶关日报社合办《韶关日报-韶关检察》专版,设立警示教育、专项预防等专栏,扩大以案释法的宣传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联合韶关电视台进行拍摄采访,拍摄检察新闻10条,如拍摄了我市检察机关查办生猪养殖补贴案专题警示片,该片在《平安韶关》栏目播出,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新兴媒体与时俱进。通过本院开通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不定时发布典型的以案释法案例,针对案件事实进行原因剖析、法律点评、解析裁判依据和结果,让群众懂得如何合理应用法律知识。韶关市检察院与移动公司沟通联系,通过10086公共短信平台向全市民众发送一些实际生产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识。

    今年6月,与预防协会联合组织72个预防协会会员单位开展“首届全市廉政公益海报评选活动”,加强预防文化建设,积极推动一批受群众欢迎、教育意义较强的廉政公益海报进公交、进商圈、进楼宇、进农村、进社区等,通过生动的图案、亲切时尚的形式拉近群众与法律的距离,让群众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