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直接关系法治建设的成败。当前,要引导领导干部养成规则至上、权利本位、约束权力、程序优先的思维方式,实现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学法懂法中树立法治思维。学法才能懂法,懂法才能心生敬畏。法律知识本身不是法治思维,但却是法治思维的基础,法治思维的形成离不开法律知识的充分掌握。知识越丰富,掌握越牢固,所形成的法治思维就越是理性和完整。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不仅要学习宪法、法律以及党章党规的具体规定,更要学习法的原理、法的原则、法的精神,用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规范行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道路、法治体系的学习领会。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日常学法制度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法律敬畏意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带动全社会学法懂法。
在用法守法中涵养法治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养成法治思维的关键在于实践。领导干部只有把法律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养成用法治理念指导工作的良好习惯,才能使法治思维在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在工作中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合不合党纪党规”成为常用语,把用法守法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争做法治实践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争当法治型的领导干部。
在用好法律人中催生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在决策与执行过程中表现随意、独断,会损害法治的权威性、公信力,是法治思维养成的最大阻碍因素。要发挥法律人的作用,辅助和监督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依法决策、严格执法。要增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法律人士的比重,全面推行政府及其部门的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法律咨询制度,健全重大事项的事前法律论证、事后法律评估制度等。要积极培育法律服务市场,培育法律服务机构,推广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扩大政府提供法律基本服务范围。此外,还要重视司法机关的作用,善于将事关公众利益的疑难问题交予司法评判,勇于接受与政府意愿相左的司法结论。
在考核激励中倒逼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养成,仅仅依靠领导干部自觉自愿远远不够,还必须建立和运用倒逼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养成法治思维的良好外部环境。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无疑会对领导干部自觉养成法治思维产生极大促进作用。要把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作为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并将测评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充分发挥考核激励在法治思维养成中的“指挥棒”作用,立起依法办事的导向和标杆,让一大批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好干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