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时间:2016-07-29 19:01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为构建法治社会指出了路径。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这三个方面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三大基石。
      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必须让法治精神深入到全体公民的血液中,解决当下中国公民信仰缺失的问题。公民的信仰直接关涉民众的行为,信钱不信法将导致公民处事方式的极端化,激化社会矛盾,不利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应该让公民树立起法治信仰,感受到法治的价值魅力。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将四川的“法律七进”真正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弘扬法治的基本精神。法治精神具体包含增强底限思维、倡导契约精神、倡导法治方式、强化权利保障意识等。同时,要注意普法教育手段的创新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增强普法教育的纵深度。广大农村地区是法治宣传的薄弱地带,四川又是劳务输出大省,应当在培训技术的同时,增加法治教育。必要时还可由农民自己选出懂法的人现身说法,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与他人分享,以达到警示和引导的目的。通过法治精神的弘扬,使法治真正成为民众的信仰。
      建设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需要充分吸取国内外法治的精髓,尤其是注意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中国当下存在着看客心态病,强调“事不关己高高挂”,这种道德滑坡的窘境根源于法治文化的缺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仅在于增强民众的法治信念,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形象。一个厉行法治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法治文化发达的国家。很多国家为了建筑自己的法治文化,甚至修建宪法广场,只为将宪法文化代代相传。中华法律文化中的精华在于倡导一种诚信意识,而当下中国诚信缺失的现状在不断蔓延。因此,建设法治文化首先要重塑诚信,强本固基地打造诚信中国的文明法治。
      营造法治氛围。法治氛围在于培育民众的法治基因,这有赖于民众真实的感受到法治不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境,而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在现象。这就需要法律得以实施,且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活的法律”,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一次实实在在的法律适用过程对公民法治观念的冲击和影响,要胜过千百遍的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即使法律存在残缺与疏漏,但只要它能够良好运作,就远比遥望未来那个完美的制度更接近法治的真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才能使法治进程得到实质的推进。因此,营造法治氛围需要加大宣传典型的、贴近生活的法治事件,通过这些典型的法治事件,引导民众相信法律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