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实践证明,无论是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还是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法治都是最可靠的手段。偏离法治轨道,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矛盾。
(2)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必须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的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真正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
(3)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4)把公平正义作为灵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改革劳教制度,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强化监督制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确保司法公正。
(5)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推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深化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6)积极协助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开展“法治市县”、“法治行业”、“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法治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基础,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7)充分发挥法学会、律师协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律师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繁荣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促进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为推动全体人民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建设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