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学习贯彻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专家访谈

    时间:2016-09-03 22:37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从社科大省迈向社科强省

    编者按

    8月15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山东气派、齐鲁风格的社科强省。我们就学习贯彻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采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和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

      发挥优势 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

    学习贯彻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专家访谈

      商志晓,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化名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2016年5月,出席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编辑: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大家还是有共识的,但这一次从中央到省里,都以座谈会和主要领导讲话的方式,高规格对待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性,这其中表明的态度和透现出的信息怎么理解?或者说,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如此深受重视?

      商志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深受重视,我认为,是由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特点、固有作用所决定的,也是由当下中国现实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

      从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特点和固有作用看:一是,哲学社会科学在整个科学系统中占据特殊位置,它是信仰之学、精神之学、智慧之学,相比自然科学,它更关注人的生存、本性、意义和价值;二是,哲学社会科学以探索世界与事物的本质为追求,以总结人的实践经验和社会发展规律为使命,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物理之后”(亚里斯多德语),《周易》称“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哲学社会科学更注重在“道”的层面上认识事物;三是,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延续人类文明与优秀文化的使命,它总结、概括人类思想成果,传承、创新人类社会文明,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内容。正因如此,我们始终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党诞生之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开放之初的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都体现出这样的重要历史作用。

      从当下中国发展的状况看,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哲学社会科学能铸牢当下中国人的信仰之基。哲学社会科学对提高全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哲学社会科学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方法论支撑。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旧体制,确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观念、新体制,有着重要作用。党的思想建设,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社会管理的法治化,都有赖于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最后,哲学社会科学能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与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同时也以这个国家提供的文化的丰富性程度为重要指标;后者甚至是核心指标。古代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地位已历史性地确定,当代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已被世界公认,塑造当代中国文化大国、文明大国、文化软实力大国的事业,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继续助力推进。

      编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要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置于首要地位。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商志晓: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因为我们讲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大地上生长着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根本标志。

      但耳熟未必能详,挂在嘴边却难说浸入内心。对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的人或许只是作为门面,未必真正践行、落到实处;有的人也想这么去做,却又不知如何去做、从哪些方面做起。这样一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么只是说说、并不在意,要么大而化之、流于形式。类似情况的存在,尽管只是支流末节、并未影响整体,但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想,我们起码要从这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回到原典,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回到原典,并不是要求人们只读书、死读书,关键是通过把握原著经典,来去除附着在其上的一些教条主义理解和修正主义错误,不至于被误导误引。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和人民本位,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追求,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伟大创造。只有这样,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否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既无价值、更无出路。三是立足时代,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努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四是建构好中国话语。要用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概念、范畴表达当代中国人民的意愿,按照学理的逻辑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

      编辑:目前,山东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是什么样的定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山东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

      商志晓:我省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省,这从各方面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山东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列全国第9位,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量全国第7位,进入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数量全国第3位,获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数量全国第7位,拥有竞争力前100强高校数量排名为全国第10位,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量为全国第12位。各项指标表明,山东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实力处于全国前列,与先进省份如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虽有差距,但综合实力应是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山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山东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齐鲁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以周封齐鲁为契机,齐鲁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重心”之地。春秋末期,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出现,既是齐鲁重心地位的体现,也推动了重心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多出齐鲁,齐国的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之地,儒墨显学并出于齐鲁。秦汉之后,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上升为国家的主流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和主干。同时,山东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孕育生发了如莒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文化形态,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场域。二是具有区位优势。山东地处中国东部的交通要道,北承京津冀经济圈,南接长江经济带,东临浩瀚的黄渤海,西接中原腹地,地理区位条件得天独厚,经济文化发展有长足动力。

      但同时,山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围绕解决中国问题、山东问题的智库作用发挥还不够凸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量虽然众多,但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创新性成果还不够丰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从业人数较多,但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数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山东地域文化丰富,齐鲁文化独树一帜,但齐鲁学术的特色、风格、气派不够彰显,对齐鲁文化的研究阐发开发利用还有待深入;已有文化观念相对保守,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等。

      从工作机制方面看,我觉得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偏于追求大而全,在平台建设、学科布局、经费投入方面仍有平均发展思路,缺乏高峰和高原发展规划;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机制不顺,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还不强;人才管理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总体上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泰山学者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建设项目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放偏少等。

      编辑:提升山东哲学社会科学水平,实现我省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的跨越,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您能否具体谈一下,我们需要着力进行哪些工作?

      商志晓:从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社科强省,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落实政策、搞好服务,让现有人才心无旁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广开门路,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吸纳英才。

      二要巩固拓展社科理论阵地。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推动建设一批省一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普及教育基地、理论传播和信息汇集发布平台,构建省、市、县、乡上下贯通,学校、企业、机关、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分工合作,媒体、基地、场馆优势互补,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科阵地网络。

      三要加快推出精品力作。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鼓励专家学者在跨学科理论创新和知识体系拓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出一批原创性强、影响力大的研究成果。推动应用对策研究更加务实管用,将研究重点聚焦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推出一批对落实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省“两区一圈一带”等重大战略部署有积极作用的优秀成果。

      此外,在具体工作机制上,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和提升。如: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探索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团队实体性运作模式;改善人才评价重成果数量、重职称项目的倾向,强化学术品质、发展潜力和实际贡献的评价机制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