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位副市长旁听民告官案”是堂法制课
22日上午,一场特别的庭审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案件则是一起涉及土地房屋征收的行政诉讼案件,某县政府作为被上诉人应诉。而在旁听席上,来自全省17个地市的分管副市长以及33个省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等200余人,共同观摩了此次庭审。(9月22日齐鲁网)
《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的已十多个年头,而时下,仍有很多地方还存在“民告官却见不到官”的现象。一项权威统计表明,全国发生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首长作为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的比例竟然不到千分之二。一些官员之所以不出庭,是因为存有“官本位”思想,认为自己是堂堂的“父母官”,民众把自己告上法庭,是对自己的不尊和不孝,所以拒不出庭应诉。其次,有的官员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不熟悉法庭程序,怕到了法庭上说外行话、出洋相。另外,有的官员平时不按章行事,乱作为,不作为,被老百姓告上法庭后,感到底气不足,怕输了官司、丢了脸。
山东组织全省17个地市的分管副市长以及33个省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等观摩此次庭审。这些官员通过旁听,能够熟悉司法程序,让他们知道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违法行政,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就有可能被民众告上法庭。有些事情平时已习以为常,但真正拿法律来衡量的时候,就存在着问题。通过旁听,可以让官员清醒,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的时候该怎么做。另外,还促进官员依法解决干群之间的矛盾。对百姓提出的行政诉讼,作为行政机关主动、积极地应诉,并依靠法律手段公平解决。
山东组织全省17个地市的分管副市长观摩庭审,是给这些官员补上了一堂法制课。其实,官员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心态坦然应诉,在庭上与民众打官司,有理摆理、有错认错,直接听取民众的想法,有助于强化政府以及各部门首长的亲民意识、勤政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平等交流,能够提高政府的社会声誉,并赢得群众由衷的拥护。
当然,这些官员参加旁听,上了这堂法制课后,要多做“功课”。平时既要依法行政,更要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知识,熟知本行业的相关行政规定。一旦碰到“民告官”案件时,官员出庭前,必须对整个案件的前后经过、具体案情,包括一些细节和环节,进行认真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要对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程序,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等,向原告进行客观分析和陈述,从而消除民众的误解,并纠正自己在行政工作中的错误。这样既尊重了公民的权利,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更好地维护公众的权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