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王利明: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要用良法治国

    时间:2016-09-27 20:03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全球治理体系、依法治国、中国外交、文化自信、个人的思想意识、疾病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任琳:完善和增强全球治理体系不需要另起炉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任琳指出,二战后,世界进入了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全球化不断深化并非偶然,而是在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进行全球治理,维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范各国互动与活动,需要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制度体系。我们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通过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积极开展南北对话,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共同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及治理制度,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如果G20正是一个展示我们诉求和主张的重要平台,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等具体举措也展示了中国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进行全球经济治理的具体努力。

      摘编自光明网

      【王利明: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要用良法治国】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就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篇章。依法治国本质上就是要用良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其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治国,就必须保障宪法的实施,并建立和完善宪法实施的监督制度,从而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二,落实党的依法执政方略。改革过程中,我们党要运用法治凝聚共识,引领改革,推进改革,确保改革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其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方面,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一方面,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其四,加快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其五,建设法治社会。只有全社会人人诚实守信,崇尚道德,遵守规矩,才能奠定法治的基础。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义桅:中国外交为世界提供巨大正能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指出,最近有些声音认为G20峰会前中国处于外交低潮期,面临诸多挑战。这并非真实情况。中国外交的发展形势是非常好的。中国外交正为世界提供巨大正能量。首先在于中国一直遵循“把国内治理好再把世界治理好的原则”。现在很多国家习惯于将国内问题往外延,怪罪于外面的世界,甚至搞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贸易保护等,包括在安全问题上制造麻烦,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外交不该再像传统那样相互博弈、拉帮结派,而是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这次G20峰会,正体现了中国外交上对整个世界的担当、对人类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正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纲”】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徐云兰王正东表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能够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

      摘编自《解放军报》

      【王晓宁:不能以个人的思想意识代替党的理论和主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晓宁认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在这个需要思想和理论的时代,党的理论工作者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具体到理论工作者个人,虽然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各异,理论水平也有高有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打着理论研究和宣传的旗号天马行空、任意解读,甚至以主观、狭隘的一己之识代替党的理论和主张,其结果只能误导干部群众对党的思想理论的认识,难以起到宣传组织干部群众的作用。其现实危害不可小觑。

      摘编自《红旗文稿》

      【肖锦铖:合理分担个人与社会的疾病负担】

      肖锦铖撰文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人群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病种费用增加。加上医疗保障体制不断完善,许多潜在医疗需求转化为现实医疗需求,住院率不断提高,另外医生职业保护心理增加了病人的诊治项目费用,这些都是疾病负担增长的现实原因。但有学者研究家庭支出横向比较,疾病负担支出占比呈下降趋势。合理分摊个人与社会的增长的疾病负担,除了继续发挥民生财政的核心作用,同时要求个人、家庭、工作单位承担相应比例,这既是公平的要求,也是发挥个人和家庭在维护健康方面的积极性。

      摘编自《学习时刻》

      (光明网记者 李贝整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