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改版事实出发,探讨这种渐进式“新闻本位”回归的变化,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变化是时代的需求;变化是民众的呼唤;变化是新闻人的职责。本文从新闻改革的角度重点分析《新闻联播》这档我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的渐进式变化的本质,从“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靠拢、回归,更加符合新闻传播规律,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文中收视率数据、改版前后对比的图表和大量改版后节目内容的案例分析为本文的论点提供了很多直观的佐证。
关键词:《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宣传本位;新闻本位;新闻改革
一、引 言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改版的渐进式“新闻本位”回归的变化,正是中国新闻学发展和中国新闻改革的一个强有力的缩影,也从某种意义上彰显了新一代领导层的执政理念。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新闻改革已经经历了30多年,新闻媒介的变化在这30多年里可谓之深刻,而1978年对于中国新闻界来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1月1日《新闻联播》的开播。这档在中国电视界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栏目,成长了35年,成为我国播出时间最长、收视率最高的一档新闻节目。从近几年的大量新生代播音员的相继亮相,到播出内容由大量的领导人会议新闻转向“大事+民生”的内容转换,从播音员播报语言的亲民、平和到大量动漫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一不透露出一个字:“变”!
2013年1月1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双双改版。1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生活服务台”专题,内容是“冬季雪天路滑,驾车有技术”,向观众介绍了几项雪地开车的注意事项;1月3日,石家庄“豆饼大叔”姚彦君在《新闻联播》中亮相,引起全国观众关注……《新闻联播》越来越贴近民生,着重百姓诉求,回归平民视角。1月1日至5日,《新闻联播》最高单期收视率为4.53%,平均收视率与2012年相比上涨了24.32%[1]。而与此同时,开播了19年的《焦点访谈》也进行了首次改版,第一期节目中,新增主持人劳春燕全程站立主持,节目时长增加到17分钟,节目关注的焦点也不局限于一个,同时两位资深评论员白岩松、杨禹加入。截至1月5日,《焦点访谈》最高单期收视率达2.57%,平均收视率为2.30%,与2012年平均值相比,涨幅达13.31%,改版效果显著[2]。这些变化突破了曾经很多人喻为蜗牛式变化的“小打小闹”,改而大踏步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靠拢、回归,这和新一届领导层的执政理念亲民、利民不谋而合,也为中国新闻改革的步伐增添了新活力。
二、变化是时代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35年的新闻改革是伴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始而进行的,这期间有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有引进信息概念的跨越,有重新认定新闻事业的性质,也有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转变媒体增长方式的变化[2],更有近年来新闻节目“新闻本位”回归的渐进式变化,这些正是我国新闻媒介与时俱进的真实写照。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一批新闻类节目,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渐变创新,从“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靠拢、回归,新闻改革的步伐在逐渐加快。2012年也是换届之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亮相,不仅给传媒界,更给全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其实,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化,不难看出,我国经历了GDP的高速发展与原始积累,社会总财富与城市基础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然而,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关系民众福祉的微观层面,不能只是国家富裕,民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被提及,这也就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新闻联播》在2013年的新变化正说明了这一点。从以下图表不难看出,国内政治性的新闻减少的幅度很大,接近30%,尤其是头几条从播出领导人会议新闻转而大多关注民生;国内经济新闻变化幅度不大;国际新闻增长的幅度最大,接近一倍的数量;民生新闻则增长了2/3强。从整体的新闻数量来看,同为十期节目,数量增长了接近20%,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新闻联播》在改版以后,新闻信息容量更大,关乎民生福祉的新闻日渐增多;国际新闻的翻倍增长,也说明了《新闻联播》在调整国际化视野,以更加开放化的态度面对新闻改革和新闻竞争。
残酷的市场竞争给媒介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大媒体闻“娱”起舞,娱乐选秀节目遍布大江南北,连一向严肃认真的新闻节目也披上了娱乐的外衣,一场关于“新闻娱乐化”的大讨论至今言犹在耳,但有一点从侧面透露出来,那就是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大众需要更贴近民生的新闻节目内容,需要更灵活多变的新闻表达方式,需要更真实有效的新闻诉求空间。
三、变化是民众的呼唤 中央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改进会风文风,提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中央媒体更多地说真话、写实情,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以温暖、有力的新闻体现核心价值观,这是国家级新闻节目应有的态度,也是新闻人民性的直接体现[3]。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宣传本位”的思想一直占据主流,真正社会大众热议的新闻反而不能“入流”,这就造成了新闻里播出的内容老百姓不爱看,老百姓想知道和喜欢看的新闻却鲜有报道。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在近期的一次研讨会上说:“在当今的媒体发展态势下,主流媒体要想继续保持相对领先的地位,同时寻得自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改进文风,否则受众完全可以不选择你。无论怎么改、怎么调整,老百姓的需求和需要一定是我们最高和最重要的价值判断。老百姓喜不喜欢、老百姓满不满意、老百姓答不答应是我们最高标准,而不是其他标准。”
2012年10月,央视《新闻联播》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播报的文氏四兄弟寻找母亲的故事,首次把“寻人启事”引入了《新闻联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1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了“生活服务台”小版块,内容是“冬季雪天路滑 驾车有技巧”,社会反响很好。从“寻人启事”到“生活服务台”,彰显出《新闻联播》更贴近民众,更着重百姓诉求,以及其回归平民视角,更多地反映民生需求的愿望。
《焦点访谈》在2013年1月1日经历了开播19年来的首次改版。这次改版的最大变化有三点:其一,节目内容更加民生,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做的讲的都是咱老百姓关心的事儿,非常及时地报道了当下群众热议的话题。其二,节目形式更趋灵活和多元化,一期节目不一定只关注一件事,节目容量更大,因而节目也增加到17分钟,节目中增加了白岩松、杨禹等特约评论员的点评,增强了现场感和节目深度。其三,节目主持人掌控节目的力度更大,主持人表达新闻的方式更自然,从大量观众的反馈来看,获得了很大的肯定。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央视栏目的旧貌换新颜,某种程度上是带有风向标的性质。严格来说,央视此次改版的意义并不只是提高了央视的收视率,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理念,一种导向,一种风格[4]。这些传达出的都是浓浓的“民生之风”。
四、变化是新闻人的职责 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从传者的角度出发,去探究读者的更多喜好,传递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新闻,新闻的播出与完成就是一次完整的新闻产生过程。其实,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新闻价值理论一直占据上风。然而,随着现代新闻价值理论的诞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以受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力图建立主客体的统一[5]。由传统到现代,新闻价值理论的变化一直在推动着新闻人不断探索更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报道思想和方式。
新改版后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些让业界和受众都十分欣喜的变化:2013年1月23日晚,《新闻联播》有了新的突破,首次在节目中增加了直播连线评论员的环节;1月26日,我国2013年“春运”的第一天,《新闻联播》的海霞以记者身份与演播室的康辉进行了一次直播连线报道,这是《新闻联播》2013年改版以来的一次重大突破;2月16日开始,《新闻联播》播音员在节目结束前说了一句:“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使很多观众颇感新鲜。
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一句话:“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作为一档新闻节目就够了。”他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新闻节目,也是提给每一位新闻人,提醒我们肩上的职责所在,加强新闻自律,实现新闻专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在他的一本书中提到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提出了“新闻宣传”和“新闻舆论”的观点,很有启发性。其实,在《新闻联播》近几年的变化中,我们看到的新闻改革的方向是很明确的,“新闻本位”正在一点点取代“宣传本位”的指导思想,报道群众关心、群众热议、群众急需的新闻热点,新闻的接近性更强,新闻的可感性更强,新闻的影响力更强。
责任在肩,任重道远。无论是《新闻联播》的渐进式“新闻本位”回归,还是《焦点访谈》的第一次改版,一场新闻改革的盛宴正在呈现,这场“盛宴”需要所有新闻人的共同努力,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用专业化的新闻手段为民众呈现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这场“盛宴”也需要民众细心聆听、用心品味,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受众应有的各种新闻诉求,推动新闻改革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张庆,男,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语言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玮.央视改版收效明显,《新闻联播》收视上涨24%[N/OL].新京报,2013-01-08.
[2]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地.央视新闻联播的变化说明什么[N/OL].检察日报,2013-01-17.
[4] 关东客.央视改版成功更应感谢观众[N/OL].东方网,
[5] 刘建明等.新闻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来源:今传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