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将设立100亿IC产业投资基金;2.太极实业获67亿元合肥长鑫总承包订单;3.中创环球2.35亿港元收购长沙创芯;4.四川广瑞半导体英寸外延片项目正式开工;5.赵伟国:5G将加速中国芯片企业向国际“领头羊”靠近;6.中芯国际策略大变后,未来聚焦哪些重点?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石家庄将设立100亿IC产业投资基金;
11月15日,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优化发展环境等六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
在加大投融资支持方面,《意见》提出,将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设立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基地内集成电路企业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集成电路项目建设和运营。同时,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集成电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
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快。石家庄市还将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石家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重点,纳入《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优先保障基地内集成电路项目用地需求,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耕地占补平衡由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
在加速企业培育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将扶持试验和检测平台建设,扶持培育应用市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对基地内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在落实国家和省奖励政策基础上,市财政给予一次性500万元补助。鼓励各类大型系统设备制造企业或检测机构,在基地建立研发试验室或检测中心,对其年度新增设备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按其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鼓励集成电路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研制,经有关部门认定,按单个项目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给予1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对注册在基地内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集成电路企业,给予企业核心团队最高不超过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人才是基地发展的核心要义。为不断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意见》指出,对于引进到基地工作的两院院士,给予每人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和200万元安家费,对于引进到基地工作的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河北省“百人计划”及同等层次的集成电路高端人才带项目来我市创业工作,经评审后分别给予300万元至50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100万元安家费。对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生成重大项目落户基地的人才或团队,经评审后分别给予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支持。
同时,鼓励职业培训学校与基地、企业共同建立集成电路技工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实行产教结合,对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建立“教学车间”、“教学工厂”等方式开展集成电路领域技工培训的项目学校,进行定向补助和扶持。
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意见》明确,基地项目落地实施全程代办服务,包括高效、便捷的注册服务、备案、环评、能评、水评、规划、建设及租赁等各项手续和相关事务。基地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并在选址、配套条件、要素成本和公共租赁住房等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在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对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我市还将对引进的特别重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按照“一企一议”、“一事一议”政策给予重点支持。
据悉,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正定作为“京-津-石”的创新枢纽节点、“京-保-石”万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已成为北京、河北两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由石家庄市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共建的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已成为继上海、北京、西安之后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第四极。(记者 吴 温)石家庄日报
2.太极实业获67亿元合肥长鑫总承包订单;
中证网讯(记者 王荣)太极实业(600667)11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子公司十一科技签署合肥长鑫设计与总承包项目重大合同的议案》,合同工程名称为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合同金额66.87亿元,含设计服务费、总承包管理(服务)费、分包专业工程费。合同工期500日历天,预计竣工日期2018年4月12日。
公司表示,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国家发展集成电路的战略大势,巩固了子公司十一科技半导体行业 EPC 领先地位,并对其新业务的开拓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将对公司2016-2018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太极实业11月份接连获得大单。11月16日晚间,太极实业公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近日收到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招标人)与天津市泛亚工程机电设备咨询有限公司(招标代理)发来的《工程设计与施工(EPC)中标通知书》,确认十一科技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和超薄高效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切片产业化工程四期项目中标单位。本项目建筑面积为 153448.49 平方米,中标金额为 10.55亿元;工期预计约为 26 个月。
前三季度, 太极实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14.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1664.38%;营业收入为2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10.38%;基本每股收益为0.034元,较上年同期增1600.00%。
中证网
3.中创环球2.35亿港元收购长沙创芯;
香港, 2016年11月21日 - (亚太商讯) - 中国领先的品牌电壁炉、空气净化器及家居饰品制造商-----中创环球控股有限公司(「中创环球」或「集团」,前称「中国创意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678),欣然宣布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华茂国际有限公司与万德控股有限公司(「卖方」)签订买卖协议,收购Radiant Forever Development Limited(「目标公司」)之49%股份,收购代价为235,000,000港元。目标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长沙创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长沙创芯」),其主要业务活动为于中国设计、制造及销售集成电路。
收购代价将按以下方式偿付:(i)以现金支付205,000,000港元;及(ii) 以按发行价每股股份0.6港元向卖方发行及配发50,000,000股新股份的方式支付30,000,000港元。
长沙创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为目标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专门从事设计及制造六英吋晶圆,此乃该行业内一项顶尖技术。长沙创芯聘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其大多数高级管理人员拥有逾20年经营集成电路业务的相关经验。此外,长沙创芯拥有能够满足其客户需求的强大研发团队。集团相信,长沙创芯于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前景理想,收购事项造就宝贵机会,有助扩阔集团收入基础及促进集团集成电路相关业务的发展,预期将对集团的营运、财务业绩及盈利能力带来正面影响。
中创环球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陈芳林先生说:「集成电路是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前景较好。集团致力于发展智能壁炉、智能家居、新风系统等环保健康产品,积极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此次收购集成电路项目,有利于优化集团智能家居以及新风系统产品,更好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为更好地配合集团的多元化转型,推动集团业务向科技创新的方向发展,中创环球近日成立收购与兼并事务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与公司业务拓展相关的收购与兼并目标,以求快速推动公司向节能、环保、科技方向发展,完成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4.四川广瑞半导体英寸外延片项目正式开工;
11月18日上午,大雾笼罩的遂宁,作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四川广瑞半导体8英寸集成电路硅外延片产业化生产项目于在遂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固乡水库村正式奠基动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贤,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常务副总裁李珂,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龚敏,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李和平出席并为项目培土奠基。四川广瑞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半导体硅外延片制造企业,成立于2015年10月,公司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先进集成电路硅外延片材料的研发、生产中心,将极大地完善遂宁乃至四川省电子产业链,提高地方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预计2017年12月建成投产。
据介绍, 该项目总投资4.3亿元人民币,占地38964.34平方米。建成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将达6.5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创利润1.1亿元人民币。对进一步完善遂宁电子产业链,促进经开区电子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吸引公司落户于遂宁的主要原因,就是遂宁的投资环境与良好的创业氛围。”据四川广瑞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作义介绍,公司来遂宁布局,将继续秉承“以业为精,以质取胜”的宗旨,用先进技术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共同打造半导体的产业高地。做中国西部最先进集成电路硅外延片材料的研发、生产中心。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贤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全球半导体增长处于产业调整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材料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为公司带来无限遐想的市场机遇。并表态中国半导体协会将推动项目的上下对接。 四川新闻网
5.赵伟国:5G将加速中国芯片企业向国际“领头羊”靠近;
在第三届互联网大会期间,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接受采访。赵伟国认为,5G的发展对整个通信产业、互联网、物联网都会带来更多的应用,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芯片。这对于中国芯片企业是一次新的机会,可以以此加速向国际“领头羊”企业靠近。 问:5G技术的发展成熟,对于芯片厂商意味着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
赵伟国:5G技术发展完善特别是有标准之后,肯定是一次新的机会。因为5G的发展对整个通信产业、互联网、物联网都会带来更多的应用,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芯片。肯定需要更小的体积,更快的速度,随之对这个行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紫光一直从事这方面芯片的研发。因为5G的标准还没有最后公布,我们必须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标准,然后投入很多钱去做研发。
问:美国高通公司是3G、4G时代领军企业,智能手机成就了高通。还有希望赶超这样的国际巨头吗?
赵伟国:高通1985年成立,它在通信领域可以说是鼻祖级的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它赚钱的总数可能比中国所有手机厂家加起来赚的还多,有非常深厚的实力。
移动芯片领域我们在全球排第三,目前全球市场第一是高通,第二是联发科,第三就是我们。我们在努力,希望2019年、2020年能够拿出第一个5G的芯片。我们在5g时代则会保持更快的速度,更快的变化。我想和它们的差距会小一些吧。
问:和这样的“领头羊”相比,国内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差距在哪?
赵伟国:从技术水平来讲,我认为国内的企业在通讯领域和高通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别。就像汽车一样,我们现在可以造汽车,也可以把宝马、奔驰买下来,但拆开了看,仍然没有办法造出这样的车。技术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还有很多不完全是专利的问题存在,更加重要的是know how。
问:这一波新浪潮当中,中国企业能有哪些优势?
赵伟国:有三个主要优势,可以说是有三个纵深。第一,有个比较强大的本土市场,通过这种市场需求推动快速的研发。中国企业强在效率、速度,我们对市场的反应更快一些。第二,人才的纵深,我们每年毕业1000万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这里面有好多是理工科,也有很多是从事芯片的。所以尽管我们在今天的人才水平还不算那么高,但人才基数却非常大,而且现在海外很多留学生都愿意回来了。第三,资本纵深,对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讲,资本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资本,就不会有人才。 问:感觉上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较慢,阻碍在哪?
赵伟国:在全球化时代,其实企业要想发展,又在这样的领域,一定都是需要人才的全球化,研发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这种趋势是不可抑制的。一家技术企业如果不是全球化企业就不可能有所发展,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市场竞争会更残酷,你必须跟高通、联发科这样的企业竞争。
其实在互联网领域,外国企业很难在中国获得成功,因为中国的语言、商业环境、人们使用习惯都有所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但是在技术领域是没有语言,没有国界的,所以我们的竞争会更残酷,中国的这种技术性企业全球化非常艰难,包括华为,它虽然已经很强大,但是却经历了很多年的过程,这确实需要时间。
6.中芯国际策略大变后,未来聚焦哪些重点?
中芯国际自2011年新的领导班子接手后,采取稳健发展策略,坚持“一切扩张与自身的能力及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原则。对此业界总体反响良好,认为中芯国际采取稳健的发展策略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其已经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不管如何,作为一家企业要实现赢利是天经地义,才能谈得上未来的发展。然而,近期中芯国际的策略有了大幅转变,是什么因素使之改变?未来应当怎么做呢?
启动扩张策略的诱因
近期中芯国际突然开始大举扩张,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如2016年中芯国际的投资由以往的每年5亿~10亿美元,扩大到25亿美元,此外还将在上海开工新建另一条12英寸生产线,制程为14纳米及以下,月产能7万片,总投资高达675亿元;天津的8英寸生产线,产能由4.5万片/月,扩大至15万片/月,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8英寸生产线;将在深圳新建一条12英寸生产线,预期目标产能达到每月4万片。
引起中芯国际再次启动扩张策略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有内在的动力,如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产能利用率持续满载,销售额国内市场的占比达到50%,以及2016年销售额增加27%,达到28.5亿美元,加上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公司内部有信心继续向上冲刺。
同时存在外部压力。中芯国际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与台积电之间的技术差距拉大,以及中国半导体业“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要实现14纳米制程量产,尤其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推出后,中国半导体业从整体上有一股积极向上冲刺的态势,也推动中芯国际尽快跟上步伐。也就是说,同时兼顾产业发展与企业生存两个方面的需要,是中芯国际再次启动扩张策略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芯国际启动此次大幅扩张策略的信心来自哪里呢?首先,中芯国际是国内芯片制造业的领头羊。
中芯国际的技术能力与实力当之无愧。根据拓墣研究所的数据,2015年中国本土前五大晶圆制造企业的营收表现,简单地把销售额除以该年晶圆投片量(依8英寸计),中芯国际每个硅片的平均售价为721美元,华力微为661美元,武汉新芯为341美元,华虹宏力为464美元及华润上华为425美元。由于产能利用率及良品率等不同,以及12英寸与8英寸生产线的产品不同,这样的比较不是十分科学。但是可以确信中芯国际的能力在国内是最优秀的。
其次,中芯国际股价大幅上扬。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近期中芯国际的表现初步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它已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以及它的美国上市股价,已由2012年5月时的每股1.47美元,上升至近日的6.3美元,几乎上涨400%。
再次,中芯国际2020年有望进入全球代工前三。据IC Insight的数据,预测中芯国际于2016年的销售额可达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如果依据“十三五”产业规划的要求,年均增长率达到20%,可以计算出,2020年时中芯国际的销售额应该可达59亿美元,所以进入全球代工排名第三的希望是很大的。
最后,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充效果明显。观察2016年中芯国际销售额的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产能利用率近100%。汇总中芯国际发布的信息,2015 年第四季度的月产能为28.425万片(以8英寸计),而在2016年中芯国际显著地改变策略,采用扩大投资至25亿美元,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月产能增加至36.775万片,增幅达29.3%。由此表明,中芯国际在2016年销售额的大幅增加27%,主要是由产能扩充的结果,实际上它的芯片平均售价(ASP),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现阶段对中芯国际而言,可能扩充产能是提高销售额的有效方法之一,销售额的提升将有利于中芯国际的折旧能力提高,可以使其负担更大的投资。
未来应聚焦什么?
中芯国际是中国半导体业的领头羊,然而在全球代工阵营中它的地位十分微妙,与台积电等的差距是明显的。依IC Insight的数据,2015年每个8英寸晶园的代工平均销售额计,台积电为1341美元,格罗方德为1037美元,联电为757美元,中芯国际为741美元。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台积电实在跑得太快,遥遥领先。如2016年第三季度,它的销售额达82亿美元,其中16/20纳米占销售额的31%,28纳米占24%。这导致台积电代工晶圆价格相比中芯国际高出80%。然而,中芯国际与联电相比几乎相当。另据报道,联电在2016年第三季度,28纳米占销售额已达21%,并预计在第四季度,其HKMG制程将占28纳米的70%。
这些情况都要求中芯国际采取一些策略上的改变。中芯国际应采取哪些策略呢?第一,实施差异化策略,主攻成熟制程。笔者有个不成熟的看法,中国芯片制造业与对手拼投资、拼先进工艺制程等不会占优,然而一个企业必须要有特色,才有竞争实力。从全球代工的第一阵营分析,台积电跑得实在太快,即使是位居第二和第三的格罗方徳和联电恐怕都无法跟上。但是IDM厂三星与英特尔跨入代工行列后,由于它们的技术能力强大,资金充沛,仅是代工经验尚显不足,早晚它们将构成对于台积电的威胁。而中芯国际的实力,目前可能尚不及联电,所以从扬长避短的策略去思考,应该首先争取在成熟制程中超过台积电,争取成为全球第一。因为在成熟制程代工中,台积电与中芯国际相比拚,由于它追求的毛利率近50%,并不占优势,而且这也不可能是台积电的“主攻方向”。
从8英寸代工产能比较,现在台积电的月产能是45万片,而中芯国际是18万片,两者差2.5倍,而从12英寸计,目前台积电的月产能约是100万片,而中芯国际才7万~8万片。不过要注意现在的代工制造商都要跨界后道封装,进行2.5D及3D的集成,显然此方面台积电已经走在前列。当然,中芯国际也不甘落后,已经与长电合资在江阴成立中芯长电。
第二,应当追求产业利益与企业生存同时兼顾。中芯国际已经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这与它执行的稳健发展政策是分不开的。如今要改变策略,大幅的增加投资、扩充产能,这是一个十分不易做出的决定。因为其中存在很大的风险。然而放在中芯国际面前的几乎都是“两难”选择,包括产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企业跟踪先进制程与实现盈利之间的矛盾等。
由于中国半导体业的特殊性及独特的地位,站在产业利益方面,一定要继续跟踪摩尔定律,包括开发14纳米及以下工艺,所以近期中芯国际在上海新建另一条12英寸生产线是完全必要的。因此现阶段的中芯国际必须要“两手抓”,一方面要新建能满足2020年实现14纳米量产的生产线,以及逐步扩充28纳米生产线的产能;另一方面要务实地积极扩充8英寸,满足成熟制程需要。因为只有销售额迅速提升,才有希望平衡折旧金额加大的挑战。
第三,切忌跟风,稳健的财务策略是根本。中芯国际之前曾有过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发展的经历,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如今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声势造得很大,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纷纷计划上马12英寸生产线。此股风潮并非都是理性的。但是站在中芯国际的立场,一定要把心沉下来、不跟风,认真对待股民的期望,坚持之前的成功策略。投资要与自身能力及市场需求相匹配。因为投资的风险很大。其中一个方面是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一定会受到非市场化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对于先进制程的技术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通常一条生产线产能爬坡周期会很长。所以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的主见,切忌冲动。
其中新建生产线的厂房可以先行,然而设备的安装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与自身的能力,逐步扩充真正有效的产能。其中一切的关键是要加强研发的投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在实现28纳米量产后,提升占销售额之比,并在14纳米FinFET技术上有所突破,才是硬道理。
第四,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正在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我们的对手暂时不能理解是正常的。因此当中芯国际在北京与上海分别高调新建先进制程的生产线时,外界的反应不太可能是积极的。同时由于中芯国际的异军突起,可能会改变全球代工的格局,势必会引起某些国家与地区的强烈反弹,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在,全球代工业竞争已经打到我们的家门口了。作为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标杆,中芯国际肩负的担子与责任十分光荣与艰巨。尽管此次策略的调整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来之不易,相信中芯国际有能力在转型过程中不断调整,为中国的芯片制造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中芯国际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从理论上是清楚的,然而实际当中的执行十分艰难。能够走到今天这个程度已经相当成功与不易。然而由于中国半导体业的特殊性,注定中芯国际要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而且这条道路一定是曲折的。别人成功的经验几乎都用不上,所以关键是要自身过硬。能够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固然是大好事,但是非常可能让您踩的不是肩膀,而是“一块砖的高度”。因此只有加强研发、加速研发,让自身真正的硬起来。具体来讲,应用集中人力与财力,用3年到4年的时间,把28纳米的性价比做到接近于台积电第四代28纳米的水平。
全球代工的竞争十分激烈,除了老对手之外,三星等新对手也很难对付。之前是16纳米与14纳米之争,如今已经延伸到10纳米,甚至7纳米,实际上工艺技术的推进步伐并未放缓,对手们已经赶上每两年前进一个制程台阶的进度了。集微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