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毕生绘制中华民族“体质地图”“乡野教授”一路寻到雪山尽头

    时间:2021-01-05 11:58 来源:鏈?煡 作者:admin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你见过现在还穿明朝服饰的‘屯堡人’吗?”

      “你知道汉族人成年后,年龄越大耳朵和脸越长吗?”

      “你听说过西南边陲生活着一个只有600多人的‘莽人’族群吗?”

      “你知道历史名著里‘身长八尺’‘垂手过膝’‘面如重枣’的真假吗?”

      ……

      这些“生僻”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一位七旬教授40年跋山涉水的乡野调查中。

      学生眼中的他,很“神”——

      “他看一眼,就大概能判断出是什么民族。”

      “公安局都打电话来,希望他协助辨认一名犯罪嫌疑人来自哪里!”

      同事眼中的他,很“拼”——

      “年近七十,还翻越5000多米的雪山,跑到喜马拉雅山深处,做夏尔巴人调查。”

      “就为了顺利采集数据,酒量不大的他,在少数民族村寨大碗大碗喝酒。身为教授的他,因为在城市摆摊测量,几次被当作‘江湖骗子’带走。”

      同行眼中的他,很“倔”——

      “研究这个,很难发表影响因子高的论文,同行纷纷离开,但他却坐得住冷板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曾经只有8000元研究经费,他一分掰成两半花,硬是撑了好几年,跑遍了内蒙古各盟市。”

      家人眼中的他,很“抠”——

      “为了省钱,他住过5元一晚的小旅馆,还搭过马车、拖拉机。”

      “一套衣服一穿好多年,一个背包早已破旧不堪,就是不舍得换。”

      他就是郑连斌,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我国顶尖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专家。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工作——“从来没有中国人的体质数据能够被这样全面地记录下来。在郑连斌和他团队的坚守下,中国最大的民族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得以建成,一幅详尽的‘民族体质地图’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他这样说他坚守的意义——“很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对自己民族的体质研究。我们坚持研究,就是为了给中国工业、教育、卫生等行业提供数据基础,使生产设计、标准制定等更加科学。比如,摸清体质数据‘家底’后,才能知道该生产多大的帽子、制造多高的椅子,甚至如何找到凶手。”


    (责任编辑:admin)